第42章 成交
- 1979:我的模拟人生
- 卧龙山下
- 3235字
- 2025-04-12 09:47:09
李方旺看着陈阿姨脸上那明显松动的神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语气诚恳地说道:“陈阿姨,您看,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我知道您做生意也不容易,但这大热天的,我们村里人也是真想吃口凉的。昨天您那冰棍拉回去,不到一天就卖光了,乡亲们都说好,今天还有人特意跑来问呢。”
他顿了顿,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遗憾”:“可惜啊,您昨天说的那个价,我们回去算了算账,要是长期拿货,队里实在有点负担不起。毕竟我们是集体试点,得给大家伙儿谋福利,也不能让集体亏本不是?”
陈阿姨听着这话,心里更是活络开了。
李方旺那里的销售速度确实让她眼馋,这小子嘴上说着负担不起,可那股子志在必得的劲儿,她还是能感觉出来的。而且,“集体试点”这几个字分量不轻,这样的买卖,总归是更稳妥些。
她沉吟了一下,脸上那点不快也渐渐散去,换上了一副商量的口吻:“方旺啊,阿姨也跟你说句实在话。昨天那个半价,确实是特殊情况……”
李方旺知道,关键时刻来了。他立刻接话道:“阿姨,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保证,每隔两天,就从您这儿拿走你剩下批次的所有冰棍,多多益善!风雨无阻!这等于给您吃了个定心丸,您每天少操多少心?也不用担心卖不掉化掉了对吧?”
“我们是真心想跟您合作。您看,能不能……就在昨天那个批发价的基础上,再稍微给我们让一点利?比如……就按糖水冰棍8厘,奶油冰棍2分来算?这样我们回去也好跟队里交代,这买卖才能长久做下去啊!”
“8厘?2分?!”陈阿姨这次是真的被惊到了,声音又高了八度,“小伙子!你这价砍得也太狠了吧!那我不是白忙活了?连冰块钱都不够!”
李方旺却不慌不忙,继续笑着劝道:“阿姨,您先别激动。两分钱可能确实让您为难了。但您想啊,我们这可是拿你的尾货,你卖不完的货,量大又稳定!您省了多少工夫?少了多少风险?这省下来的时间精力,您还能干点别的不是?再说,薄利多销嘛!一根赚得少点,可架不住我们卖得多啊!您算算总账,肯定不少!”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陈阿姨的表情变化,适时地退了一步:“当然,两分钱不行,阿姨您给个实诚价!只要我们这边能有点赚头,能跟队里交代过去,我们就定下来!”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李方旺时而强调稳定销量带来的好处,时而暗示自己做或者寻找其他货源的可能性,时而又打打感情牌,说说乡亲们的不易。陈阿姨则一会儿诉苦成本高,一会儿强调自己手艺好,一会儿又拿出“隔壁王家庄”来抬价。
这场围绕着几厘钱利润的拉锯战,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
最终,在李方旺软磨硬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且再次强调了“集体试点”、“长期稳定合作”等关键点之后,陈阿姨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既无奈又有点被打败的表情。
“行了行了!怕了你了!”陈阿姨摆摆手,像是下了很大决心,“就按你说的!奶油两分三一根!糖水九厘一根!但是!每三天来拿一次,最低100根起拿!少一根都不行!而且,取货有变动,得提前一天跟我说好!”
“成交!”李方旺干脆利落地应道,“阿姨您放心!就按您说的办!我们肯定按时来取货,绝不给您添麻烦!”
陈阿姨看着他那高兴的样子,心里又有点不平衡,补充道:“对了,今天剩下的这些,你也一并拿走吧,还按咱们刚谈好的价算。奶油的还有十几根,糖水的有二十多根。”
然后她指了指那个冰棍箱:“还有这个箱子,你老借也不是个事儿。这样吧,你给我5块钱押金,这箱子以后就长借给你用了,啥时候你不做了,箱子完好还我,我再退你押金。”
李方旺一听,立刻又换上了一副为难的表情:“5块钱押金?阿姨,这……这有点多了吧?我们这刚起步,队里账上也没多少钱,一下子拿出5块钱押金,实在有点困难。”
5块钱肯定有,但是不可能全掏的。
李方旺已经做好准备,这个押金是要不回来的。
“您看咱们这都谈成长期合作了,我还能赖您一个箱子不成?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再说了,这箱子您放我这儿用,也省得您每次出摊还得搬来搬去的不是?”
他试探着还价:“要不……您看3块钱行不行?我们也是拿出最大诚意了。您放心,箱子我们肯定给您爱惜着用,保证完好无损!”
陈阿姨本来是想用押金再“找补”一点回来,没想到这小子连押金都要砍价!她真是被李方旺这磨人的劲儿给弄得没脾气了。
“唉,你这小子,真是……算我怕了你了!行吧行吧,3块就3块!”陈阿姨无奈地挥挥手,“但是说好了,箱子要是弄坏了,可得照价赔!这箱子虽然旧,置办一套也得十几二十块呢!”
“好嘞!谢谢阿姨!您就瞧好吧!”李方旺爽快地从口袋里掏出3块钱递给陈阿姨。
随后,他又付了今天剩下那些冰棍的钱。
看着李方旺麻利地将剩下的几十根冰棍重新码好,盖上箱盖,准备离开的样子,陈阿姨心里五味杂陈。
这小子,年纪轻轻,做生意却老练得很,这次合作,也不知道自己是亏了还是赚了。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多了条稳定的销路。
李方旺则心情大好,他笑着跟陈阿姨再次道谢告别,推着满载“战利品”的自行车,轻快地踏上了回村的路。
……
与陈阿姨谈妥了,解决了冰棍的来源问题。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冰棍箱只有一个。
“叔,咱们冰棍箱只有一个,光靠咱们自己卖,太慢了,也卖不了多少。我想着,咱们得找个人,帮忙背着箱子或者用篮子提着,在大队里各个生产队来回走动着卖。这样才能卖得快,卖得多。”
李志华一听,觉得有道理:“嗯,是得找个人帮忙。这活儿也不算太累,就是得能说会道,手脚麻利点。这样吧,我让队里的妇女主任孙桂芳去物色物色,看看队里哪个妇女同志比较合适,又愿意干这个。”
李志华下意识地把冰棍生意也搞得和瓜子生意那样了,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冰棍生意小打小闹,比瓜子生意要小得多呢,一个人都能顾得来,拿到集体去,那就是几个人干一个人的活,根本就没有必要。
而且婶婶平日里操持家务那么辛苦,给她找个能贴补家用的活儿,不是应该的吗?
他连忙打断了叔叔的话:“哎,叔,等一下!”
李志华疑惑地看向他:“怎么了?”
李方旺笑着问道:“叔,我觉得这卖冰棍的活儿,婶婶就很合适啊!婶婶您说呢?”
王秀芬被侄子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弄得有些措手不及,脸微微一红,连忙摆手道:“我?我不行不行……我嘴笨,也不会算账,更没卖过东西……”
“哎呀,婶,这有什么难的?”李方旺笑着鼓励道,“就是走街串巷吆喝两声,收个钱找个零,您肯定学得会!再说了,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嘛!试试看,说不定您比谁都卖得好呢!这挣的钱,也能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好吃的,多好啊!”
李志华听侄子这么一说,也反应过来了,但他还是有些顾虑,皱着眉头说:“让秀芬去卖?这……方旺啊,这挣钱的活儿先紧着自己家里人,传出去……会不会让人说闲话?说我不避嫌,以权谋私啊?”
他刚当上队长不久,很在意自己在村民中的形象和口碑。
李方旺听到叔叔这说辞,连忙说道:“叔!您这想哪儿去了!这算什么以权谋私啊?咱们这冰棍生意本来就小得很,给谁干都是一个人就能干好的,这也就是个几分钱一根的小买卖,能挣多少钱?还避嫌?您要是真觉得不合适,那这提成就算到集体账上,给婶婶记工分不就行了?这总没人说闲话了吧?”
李方旺这番话,说得李志华哑口无言。
确实,几分钱的冰棍生意,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权”,硬要上纲上线说避嫌,倒显得自己太小家子气了。
而且,让自家媳妇去干,总比让外人干更放心,钱也算是在自己家流转。
他看了看一脸期待的妻子,又看了看据理力争的侄子,终于松了口:“行吧行吧,那就……让你婶试试?”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秀芬就起了床,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这是她第一次“做买卖”,而且还是走街串巷去叫卖,这对于一辈子围着灶台和农田转的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李方旺和李志华帮着她把冰棍箱仔细地固定在自行车后座上。
看着满满一箱还冒着凉气的冰棍,王秀芬深吸一口气,既期待又有些胆怯。
“婶,别紧张,就跟平时串门聊天一样。”李方旺笑着给她打气,“见到人就问一声‘婶子大哥,天热,来根冰棍凉快凉快不?’,有人买就收钱找钱,没人买就接着往前走。没啥难的!”
李志华也鼓励道:“去吧,秀芬,大胆点!卖不完也没事,咱自家留着吃!”
她的身影消失在清晨的薄雾中,留下李方旺和李志华在院门口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