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生物课
- 张楠
- 1345字
- 2025-04-16 15:37:12
血液运动理论
“所谓‘血液运动理论’,顾名思义,是血液在运动,而非其他别的物质。在我之前,有很多人一直坚持认为在人体的动脉内流动的是空气而非血液,这是一种严重的谬误,对此,我通过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实验给予了反驳。
“首先,我把活体动物的动脉暴露出来,然后将两端结扎,再在两端结扎线之间切开血管,这时便会看到,从动脉中流出的是血液而不是空气。这就说明,在正常情况下,血管中流动的是血液而不是空气。”
“在证明了动脉中存在的是血液而非空气后,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血液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之后又是如何在人体内运动的?”讲到此处,盖伦老师稍作停顿,似乎是故意给大家留下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动物解剖的实验我发现,血液是不断地从可吸收的食物中合成的。”见刚才的问题无人回答,盖伦老师又继续讲了下去。
“我认为肝脏是有机生命体的源泉,也是血液活动的中心。人们吃下食物后,食物的有用部分被消化成乳糜状的营养物,接着由肠道通过门静脉送入肝脏,最后在肝脏中转化成深色的静脉血,并带有自然灵气。带有自然灵气的血液从肝脏出发,沿着静脉系统分布到全身。它将营养物质送至身体各部分,并随之被身体各部分吸收。”
盖伦的血液和灵气分布理论

“那么这些血液最终去了哪里呢?它们是又流回肝脏了吗?”一名听得十分认真的女大学生发问。
“不,它们不做循环运动,而是以单程直线运动方式往返活动的,犹如潮汐一样一涨一落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肝脏不断地造出血液,人体不断地将它们吸收,以新代旧。”
“血液在人体中应该是循环流动的,并没有被吸收,您的这种说法与现代医学不符啊?”人群中一位年轻人冒昧发问。
“每一种科学及理论都有其时代局限性,用现代的观点去评价前人是没有意义的,盖伦老师的‘血液运动理论’在当时已经具有突破性意义了,我们不该求全责备。”还没等盖伦老师开口,刚才的女医生抢先为他做了辩护。
“人活一世,死后的事谁还管得着,真理是需要后人不断检验和更新的。不论对错,我今天在这里只想把我当时的理论观点原原本本地呈现给你们。”盖伦老师的一番豁达言论博得满堂喝彩,待掌声慢慢落下之后,他又继续讲了起来。
“刚才我讲的是位于肝脏中的自然灵气的运作,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一下位于大脑的‘动物灵气’和位于心脏的‘生命灵气’的分配。”
刘成老师评注
盖伦关于“心脏中间隔有气孔,血液能够通过小孔往返于心脏两边”的说法是错误的,这纯粹是他为了“自圆其说”的猜测,实际上并不存在。事实上,盖伦的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认识都是建立在错误的结论基础之上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盖伦所进行解剖的对象是动物,而不是人,这就导致他的生理描述往往脱离实际。
“‘生命灵气’在心脏形成,因此要了解它的运作,首先要了解心脏的构造。我认为心脏的右侧是静脉系统的主要分支,而且心脏中隔有气孔,血液可以穿过心脏的右侧流到左侧。从肝脏流出的血液流入心脏的右边,一部分自右心室进入肺,再从肺转入左心室;另一部分则可以通过心脏间隔的小孔而进入左心室。流经肺部而进入左心室的血液,排出了废气、废物,并获得了生命灵气,而成为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带有生命灵气的动脉血,通过动脉系统,分布到全身,使人能够有感觉并进行各种活动。有一部分动脉血经动脉进大脑,在这里动脉血又获得了动物灵气,并通过神经系统分布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