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微步”。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后的十六个字,正是这套轻功身法的精义所在。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昔年段誉在琅嬛福地得此功法卷帛,习练之时,心中想的是《洛神赋》中的诗句: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
受这诗词影响,加之段誉本就是温润公子,这套《凌波微步》在段誉身上,虽然极尽飘逸潇洒,却是多了些柔和顺美、情思缱绻之态。
如此文采与武学合而为一,竟真让他将这步法走出了《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这般如诗如画的神韵。
萧峰两世皆不通诗词,这套凌波微步,在他看来只是一门融合了易经八八六十四卦方位的上乘轻功。
他生性洒脱豪迈,加之张无忌身材较段誉高大一些,这凌波微步踩将起来,尽是洒脱超然之意,腾挪转身间又飘逸至极,明明是一般身法,却和段誉使出了两般模样。
萧峰依壁上图样缓缓踏步,每走一步,便觉得真气在经脉之中游动一节,便知这步法绝非一般轻功那么简单。当即凝神静气,按墙上口诀,以呼吸吐纳与步法相互配合,待到最后一步踏出,正好走了一个大圈。
萧峰心道:
“这套轻功步法踏遍六十四卦一个周天,内息便自然而然也转了一个周天,乃是以动功修习内功的上乘武学,但八卦周天何其精妙,这一套步法走下去当以浑厚内力支撑,一鼓作气不容断绝,否则后果难料。”
“三弟当年能练成此功,当真不易。”
萧峰不知道的是,他所练石壁上的凌波微步乃是原版,而段誉所练卷帛上的凌波微步,乃是李秋水为了报复无崖子留给有缘人的“逍遥子精义注解版”,直将石壁上百步有余的步法,生生拆解成了几千百步,这才能让尚无内力的段誉凭借悟性练成了《凌波微步》。
周天即成,步法便已入门,只是这六十四卦方位过于繁复,萧峰虽然习练打狗棒法有些八卦根底,却还远远不够,多亏这石窟之中,有历代城主准备的参考书籍,程远峰已然交代清楚。
所谓打铁趁热,萧峰内息流转,脚踩八卦,又慢慢走了起来。
这一走,便是月落日升,足足一夜。
如《凌波微步》这般以动功练内功的法门虽然稀少,却也不是没有,当年在桃花岛上,东邪黄药师用玉箫和西毒欧阳锋的铁筝较量到紧要关头,也曾脚踩八卦方位,边走边吹,便是他独创的上乘内功修炼之法。
只可惜桃花岛后继无人,这门绝技连名字都没留下,便已失传。
在那凌波微步的图形之后,石壁上的武功忽然变得零散破碎,萧峰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的标注依次修炼,愈发觉得神清气爽,全身轻飘飘的凌虚欲起。
只是似乎还差了点什么,以至于无法离地。
再往下练去,图形愈发晦涩难懂,注解的文字也开始有了变化,有些是甲骨文,有些是已经失传的春秋战国文字,有一些甚至是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的线条草图。
萧峰也不强求,遇到看不懂的就跳过,遇到有些灵感的,便浅浅尝试。这些招式果然不凡,习练之时内息便会自然流转,似乎和《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等武功有些关联。
几番下来,萧峰心道:
“这石壁之上百千幅画传承足有上千年之久。如此看来,极有可能是一个流派的武学演化,从最初的灵感,到一招一式、吐纳行气……一代一代摸索完善,最后成为一套完整的武学。”
“这些次序的标注,越靠前的,武学便越完整,标注越靠后的,应该刻上去时间越早,越不成体系。这人本是好心,怕后来人徒耗时间。但,凡是武学精艺,本就可意会不可言传,越是详实,越难窥得妙境。”
想到此处,萧峰扫视一圈,来到了看起来最古老的一组壁画跟前。
自右至左看去:
第一幅,似是太阳在左,月牙在右,中间一个小人,双手伸向左右。
第二幅,似是云海在上,大地在下,一个小人坐在中间,双手分指上下。
第三幅,似是一男在左,一女在右,一个圆圈在中间,两人双手相对。
第四幅,似是小孩儿在上,老人在下,一根线条连在中间,两人似是一体。
每一幅画面都有注解的文字,但萧峰全不认得,只觉得天地、日月、男女,若以武学之道论之,似乎和阴阳五行有些关联,而那幅老少同框,不知为何让萧峰想到了四个字:“返老还童”。
后面的几十幅画更像是在记录某些场景和故事,有大鱼吸水,有江河决堤,有鸟兽共舞,有风吹大地,有没有五官的人,有长着人脸的兽,有半人半蛇相互纠缠……
那批看似同一年代的最后一幅画比其他的要大上一些。
有个人立在天上,一脚踩着风、一脚踏着云,地上有许多人抬头看着。
颇像是曲三娘口中,虚竹御风而去的画面。
萧峰转到另一面墙上,那些图画看起来年代比刚刚晚上一些,标注的文字虽然奇形怪状,却已经有不少能猜得出来。再看那些画面,仍是有天有地、有日月、有男女老少、有飞禽走兽,却都画在人的身体里,还有许多辅助的线条,与身体经脉隐隐相合。
正是行气的法门。
萧峰没急着练习尝试,而是在两面墙之间来回看了良久,突然心中大骇:
“莫非!莫非在千年之前,内力并非源于体内,而是取自天地之间!”
-----------------
月余之后,萧峰终于出关。
此时“六阳解生会”已然结束,灵鹫城重归平静。程远峰得知萧峰将要出关,带着曲三娘、屠雪川、墨轻痕、苏怀素四人前来迎接。因当年灵鹫宫一批人出走天山,曾经的九天九部现下只余四部,由四位护法统领,分别是:
钧天护法:曲三娘;
玄天护法:墨轻痕;
赤天护法:屠雪川;
幽天护法:苏怀素。
这四人并非四部中武功最强,而是心思细腻,善于统筹,又曾下山行走江湖,入过中原西域。灵鹫城到底不是寻常争名逐利之地,很多人觉得当护法太麻烦,恨不得避而远之。
当萧峰走向几人时,程远峰只觉得眼前之人似乎每一脚踩下都有千斤之重,又觉得这人每迈出一步,都像是乘风而行,正是他《寒铁杖法》中“举轻若重”的功夫。
但境界之差,已是云泥之别。
萧峰远远抱拳道:“有劳几位在此等候,实在是许久未见。”
曲三娘轻轻一笑:“人家天天给你送酒送肉,原来还是许久未见,这么说,你眼里从来就没装下我喽~”
“啊?”
萧峰和众人被曲三娘说得一愣,随即哈哈大笑,程远峰道:“萧大侠是我灵鹫城的大恩人,酒菜已经备好,咱们先边吃边说,请!”
“请。”
“请。”
“请。”
屋子不大,是程远峰自己的书房,桌子也不大,五个人刚刚好,再多一人,都显得拥挤。桌上有郝痴拿手的驼峰黄羊,还有几盘炒得水嫩青菜,桌上正中央的大碗中,竟还有一朵完整的天山雪莲。
这缥缈峰,确与天山同出一脉。
桌上众人只顾饮酒闲聊,无一人问及萧峰练功之事,说起本次六阳解生会,屠雪川哈哈大笑道:“可惜萧兄弟你不在,这次大会竟然来了不少年轻人,我在里面都算大辈的了,可惜功夫都一般。”
墨轻痕道:“老一辈的功夫大家都心知肚明,天赋有限,再练也就那样了,大家还愿意带着年轻人千里迢迢来灵鹫城,说明还是有情分在,这架子还能再支上几十年。”
屠雪川点头道:“也是,城里的年轻人也慢慢下山生活了,等我到您这个岁数的时候,没准这城里就真没什么人了,到时候我也下山开个武馆去吗,哈哈哈哈。”
萧峰见这几人很是豁达,心中颇为赞许,端起酒碗干了一杯。
曲三娘道:“萧兄弟还会城里住些时日吗?”
“萧某已经上山一月有余,江湖上可能要有大事发生,这两日便要下山去了。”
屠雪川道:“哦?莫非萧兄弟也知道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事?”
萧峰心中疑惑,那过镇关不是说此事机密吗,怎么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当即问道:“在下一个多月以前曾经暗中听到些消息,屠兄弟是从何处知道的?”
“带消息的那个人你也见过,就是被你打得满脸是血的何守拙。”
“哦?”
屠雪川道:“他来灵鹫城之前偷偷回了一趟昆仑派,偷了峨眉灭绝师太写给何太冲的信,不过这等大事他倒也没四处宣扬,明教这些年树敌颇多,被群起攻之也是咎由自取。”
程远峰叹了口气道:“哎!明教当年起义举世,也曾隐隐要做出一番事业,结果阳顶天突然失踪,教中四分五裂,光明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又尽是些邪魔外道,行事颠三倒四,处处惹事,可惜啊可惜。”
萧峰道:“莫非城主与明教有些渊源?”
“不错,老夫年轻时行走江湖,见百姓身陷水火,一怒之下加入了明教义军,也曾在战场上杀过鞑子,立过军功。后来被元廷高手偷袭,对方打折我一条腿,我抓瞎了他一双眼睛,还在他脑门上留了个一辈子的耻辱,哈哈哈哈哈——”
程远峰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又道:
“如今皇帝昏庸,天下豪杰并起,正是还我河山的大好时机,明教实是这背后最大的力量,若真的被六大门派歼灭,很难说是福是祸。”
萧峰此前也听韦一笑、吴劲草等人说过明教义军之事,眼下听了程远峰的话,这才知道其中深浅。
一面是江湖道义是非善恶;
一面是江山社稷天下苍生。
萧峰前世就曾深陷其中,自知此间曲直绝非谁对谁错就能说得清楚。但听闻这江湖之争、天下大势,仍旧豪兴不减。
“城主认为这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能有几成胜算?”
程远峰微微一笑:“全无胜算。”
萧峰奇道:“此话怎讲?”
“明教内部四分五裂,总坛高手离心,当年的威名是他们闯的,恶名也多半是他们造的。六大门派以为破了光明顶,杀了些成名高手,就能铲除明教,实在是江湖之见。”
“老夫虽然久不下山,但消息还算灵通,如今天下义军四起,将领多是明教五行旗的教众,每一处麾下都有万千兵卒百姓齐心抗元,就算总坛毁了、高手死了,又能如何?”
“可惜啊,自阳顶天失踪,明教再无教主,若还能有人挺身而出,大概会有另一番景象吧。”
程远峰说着话,眼睛时不时瞟向萧峰。
见萧峰听得入神,一丝笑意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