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采芹入泮
- 大明太傅:从童生开始,科举当国
- 方员外
- 2055字
- 2025-04-23 18:03:09
二月二十日,方原搭船回到了余杭。
《白蛇传》还在热卖,投书之事也有了定论。
孙成自首,把事情全揽到自己头上,替杨家顶了这口黑锅。
明眼人都知道孙成做了替罪羊,可相干人等的口供也都咬向了他,即便不是也基本坐实了罪名。
府推官亲审,原本依《大明律》为人嘱托公事罪,判孙成杖一百。
但按察司却将案卷打了回来,要以诬告罪从重严惩。
显然是提学佥事张悦,要借此案立威,震慑官民,莫要在学政上行腌臜等事。
浙江学风也确实为之一肃。
方原启程那天,孙成的判决也下来了,依罪处徒刑两年,发山东盐场煎盐。
前些日子还是意气风发的藏心斋掌柜,如今沦为阶下囚,充作苦役,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两说。
方原坐在船上亦是不胜唏嘘。
虽然杨家置身事外,可藏心斋经文会堂冲击,掌柜下狱,书商退书等事,一蹶不振,招牌算是臭了,多少让杨家放了放血。
方原这波也算小仇得报,是该回家准备迎接入泮礼了。
学宪早已发案各县,方原算是正经的在册秀才。
刚一到家,嫂嫂王氏就带着方原到裁缝铺子,量身制衣。
秀才当着襕衫,戴方巾。
这是太祖爷亲定的士子巾服,寻常百姓不能僭越穿戴,也是秀才们士人身份的象征。
当方原穿上玉色绢布裁制、宽袖皂缘的襕衫,束上皂绦,戴好垂带的软帽方巾,自有道不尽的儒雅风流。
王氏拉着方原在自家人面前展示,小景慧双眼亮晶晶,天真烂漫:“小叔叔这身衣服真好看,是要做官了吗?”
方原轻笑道:“哪里是做官,只是成了县学的生员,还是学生,不过算是大学生。”
小景慧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欢笑道:“即便是学生,小叔叔也是县学最厉害的学生。”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方存义一脸艳羡:“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叔叔一样穿上襕衫?”
方原淡淡道:“你考秀才还早着呢,先把我列给你的书单都通读一篇,慢慢吃透,再循循渐进作文。”
方存义苦着脸道:“十几部书呢,学完谁知道到猴年马月了。”
方原列的书单确实很长。
先《四书集注》、《孝经》、《小学》,然后再通读《五经传注》、《周礼》、《礼仪》、《春秋三传》、《尔雅》、《说文》、《国语》、《性理》、《文选》、《六先生文集》、《文章正宗》及前三史,《资治通鉴》等史传文集。
没个两年功夫,想都不要想。
方原道:“读书本就没有捷径可走,你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方存义却振振有词:“叔叔就没这般读书,不也考了秀才。”
方原撇撇嘴,暗道:你能跟我比吗?我上辈子把苦都吃完了,如今自然容易!
不用方原教训,王氏先一步一个暴炒栗子打在方存义头上。
“我看你是皮痒了!你能跟你叔比吗?按你叔说的做就是,还能害你不成!”
方存义抱头鼠窜:“知道了娘亲,我这就读书去。”
方原哈哈大乐,还真是一物降一物。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三月初一,入学日。
一大早方原收拾一新,提着束脩礼早早到了学宫外。
学宫便是县学,坐落在兴贤坊,县衙的东北方,坐北朝南,面前是就学宫街,街上饭馆、茶肆、书店一应俱全,也是城中少有的繁华地段。
而县学之所以被称为学宫,乃是源自它的格局,一部分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文庙,另一部分则是学校。
大门外新晋秀才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纷纷,见方原过来客气地打招呼。
方原一一见礼。
周礼今日收拾的格外干净,见方原姗姗而来打趣道:“方案首可算到了,你若再不现身,我与世周可是要抬轿子接你去了。”
仰儒抿嘴笑道:“大饶莫听他胡吣,咱们得等候县尊驾临,时辰还早呢。”
方原四下张望,今日县尊要诣学行香,连早就不在学上课的廪生和年资深的增生们都来了,道德宗师牌坊下放眼望去尽是襕衫。
“今日果真是大场面啊!”
周礼有些兴奋地附和:“可不是嘛,我昨晚可是一宿都没睡好。”
方原颔首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咱们算是正式踏上举业一途了。”
仰儒闻言也是心潮澎湃,弱冠便补弟子员,确实称得上是少年得意。
不多时,县学郑教谕和两位训导都从学宫出来,吩咐秀才们都列队站好。
算算时辰,县尊该到了。
果然,只见不远处李知县的轿子,伴着吱呀吱呀声,到了牌坊跟前。
洪武年间太祖爷降下敕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
那时光景,有司官须五更诣学谒庙,提调考课。
百年荏苒,国初的许多规矩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改变。
除了春秋二祭,官员朔望日诣学实际并不勤快。
不过今日毕竟还有新晋秀才入泮,李知县自然要隆重出席。
郑教谕携全体师生,行礼恭迎。
李知县很是高兴,扶起躬身行礼的郑教谕,并高声道:“国之大事,在祭在戎。本官忝为一县之长,行香谒学自当身体力行。”
郑教谕面上恭维道:“县尊亲来行香,实乃学宫盛事!”
李知县笑容更胜道:“新补的弟子员,先行入泮行礼,本官亲自见证。”
郑教谕道:“敢不奉命,县尊请。”
在众人簇拥下,李知县笑呵呵地进了棂星门。
门内便是半月形泮池,池内水清可鉴。
方原与仰儒、周礼等一干新秀才,开始正衣冠,端行止。
郑教谕居前,两位训导随后,方原等人则跟在三人后边,从单孔石拱的泮桥上从容走过。
如此方原等新秀才,才算是正式踏入士人行列。
随后,方原几人一同缓步进入大成殿,在孔圣人的泥偶前,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牌位下,行九叩礼。
这意味着他们都成了圣人门徒!
礼毕,方原等人起身,再向教谕训导躬身行礼,并一一奉上束脩,如此,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