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率为王
  • 卫哲
  • 2359字
  • 2025-03-31 11:22:12

01
存量时代,效率为王

效率是商业成功不变的本质

在增量经济时代,如果说企业之间比的是谁的蛋糕做得大,那么进入存量经济时代后,比的就是谁切蛋糕的能力强。这种能力就是效率。没有一个企业会忽略效率问题,但怎样才能让你的效率更高,切蛋糕能力比别人更强?就是要不断提升效率,努力做到“效率为王”。

过去大家最喜欢的企业标准有两个:增长和规模。我做投资多年,其间我收到过成千上万份的商业计划书,主题思想都是“我未来可以做到多大”“我可以增长多快”,很少有人会提到“我的企业运营效率有多高”——现在的效率有多高,以及未来随着企业做大、增长加速后,效率又将达到多高。我在跟创始人见面沟通时,一旦问到他们有关效率的问题,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他们给我的理由是:“我们不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才讲效率,我们是互联网行业!”似乎互联网行业不需要追求效率,只追求快速发展、规模做大,其实互联网企业“快”和“大”的背后体现的更是效率。

存量经济时代,是效率为王的时代,而效率为王就意味着效率要压倒一切,尤其是要压倒“增长”和“规模”两大标准。企业必须把原来可能排在第三位的“效率”,上升到企业创始人、企业经营者思维的第一位,要让它成为压倒企业对增长、对规模的渴望的关键要素,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在新的经济周期中生存下来。

新周期不是一个两三年的窗口期,或暂时的低谷,我们要做好10年以上的准备。在这期间,企业发展应该关注以下两组重要的关系。

增长与效率的关系

企业经营就像开车,不仅你在开,同行也在开。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大家都比谁开车速度更快,根本不用看油耗多少,只要你开得足够快,比同行先到达下一个加油站,你就能加满油继续往前开。

油是什么?对企业而言,油就是VC/PE的资本,像嘉御资本这样的机构提供的资金就是“油”。

在增量经济时代,油多且便宜,大家都在拼速度,都想快点到达下一个加油站,加满油后继续领先,甚至还可以把加油站里的油都加完,让其他同行加不到油。

进入存量经济时代,油变得少且贵。“油”是资本,资本贵就意味着企业估值变低。我们投资过一家企业,其估值达60亿元,后续融资3亿元,股权仅稀释了5%,创始人觉得很便宜,认为股权还可以再稀释5%,这样就能再融资3亿元,甚至未来不止融资3亿元。但如果企业只有10亿元估值,你就不能这样做,因为融资3亿元意味着会稀释掉30%的股权,融资三次后创始人企业的股份可能就没了。

当油多且便宜的时代结束时,开车就不能只比速度,而是要开始比油耗。同样一箱油,谁的车油耗低,谁就能开得远。当然,在保持低油耗的同时,你还要尽可能开得比别人快,这就要考量你的开车技术和车的性能。如果还能找到省油的捷径,你就会更领先,比别人更快地到达终点。

创业和投资都是如此,都要看“赛车手”的水平、“赛车”的性能和“赛道”选择。赛车手就是企业经营者,企业经营者水平高,企业油耗就低;赛车的性能就是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如果你善于将赛车调整到低油耗、低功率模式,你的企业就能走得更远;赛道也很重要,有的路费油,有的路是捷径,就能更省油,选对了路,油耗也能降低。

车速与油耗的关系,就相当于企业中增长与效率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一组关系。

规模与效率的关系

我们仍然用开车来比喻,规模与效率的关系更像是用货车拉货。假如你有一台载有超大集装箱的大货车,我则有一辆小面包车,你的载货量是我的10倍,那意味着你拉一趟货的收益相当于我拉10趟的收益。

在增量经济时代,大家肯定都喜欢大货车,甚至觉得越大越好,因为集装箱总能装满,规模大也就意味着产能大、效益高。而进入存量经济时代,你的大货车不一定能装满了,拉一趟货不但赚不到很多钱,还可能出现亏损。相比之下,我的小面包车多跑几趟反而更有优势。

现在,许多企业仍然在盲目扩大产能,盲目建设销售网络、搭建大销售团队,企业规模也搞得很大,看似冲高了GMV(商品交易总额)和营收,但最后利润却不见增加,甚至还减少了。这就是只知道追求规模,忽略了效率的结果。

最近几年,我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当年的一些超级“独角兽”不断倒下。它们是因为缺钱吗?并不是。恰恰相反,它们都是当年加满了油,并且加了很多油、拿到很多次融资的企业。这么多有优势的企业倒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只看增长不看效率,只看车速不看油耗。有好几位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在媒体上反思,称如果自己当年没有拿到那么多钱,可能就会更重视省钱,更加谨慎地控制支出,而不是没有效率地追求增长,消耗了加好的油,加速了企业的死亡。

比如,有些互联网二手车企业在拿到融资后便疯狂追求规模,从初期一个月交易几千辆逐渐上升到一个月要交易几万辆。数据看上去很好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它们的效率并没有提升。原因是卖二手车和新车不一样,新车从几千辆到几万辆,上游的品牌商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会不断地增加返点,也就是能提高每辆车实际交易成交的毛利率。而二手车的卖家都是单一用户,对每个卖家来说,你帮平台卖的每辆车和整体卖的规模并无关系,即不会因为你卖得多,平台就给你增加更高的返点和佣金。所以互联网二手车企业是典型的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的案例。如果不能解决单车交易的毛利覆盖经营成本的问题,规模越大,就只会带来越多的亏损。

商业的本质不仅仅是追求增长、扩大规模,更要有效率。在存量经济时代,高效率的企业照样可以脱颖而出。先提效率,再上速度,之后上规模。反之,企业如果没有效率的增长,那么不是在慢性自杀,而是在加速自杀。企业要摆脱唯速度论和唯规模论,不要总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比去年翻了几番,而要关注翻几番后人效有没有降低、平效有没有降低、毛利率有没有降低、市场营销费用投入产出比有没有恶化、库存周转有没有变糟……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企业既有增长又有规模,效率也有提高。最怕的是很多企业只看增长和规模,效率指标却在不断下降,那最终只会走入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