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八年(公元588年)春正月乙亥日,陈朝派遣散骑常侍袁雅、兼通直散骑常侍周止水前来访问。
二月庚子日,镇星进入东井星座。辛酉日,陈军进犯硖州。
三月辛未日,上柱国、陇西郡公李询去世。壬申日,任命成州刺史姜须达为会州总管。甲戌日,派遣兼散骑常侍程尚贤、兼通直散骑常侍韦恽出使陈朝。戊寅日,皇上下诏说:
从前有苗氏不臣服,唐尧以仁德征伐;孙皓僭越暴虐,晋武帝兴兵诛杀。陈朝窃据江表之地,违背天道、残害万物。我刚接受天命的时候,陈顼还在位,我想着用道德教化他,不以武力征伐为令,与他往来修好,希望他能改过迁善。时间过去不久,他的罪恶行径就已听闻。他大量接纳叛逃之人,侵犯我方城防,在勾吴、闽越之地,肆意施行残忍之举。当时我朝大军出动,本想统一天下,陈顼归还土地、收起军队,内心深感恐惧,自责并请求订立和约,不久后便去世了。我怜悯他的丧事祸端,于是下诏班师回朝。陈叔宝继位后,请求继续通好,我一直期待他能牢记善念,共同促进两国往来。每次看到陈朝使者入朝,我方使者出使,我何尝不是殷勤地开导晓谕,告诫他们要革新自新。然而陈叔宝狼子野心,越发展露无遗。他轻慢五行,懈怠抛弃三正,诛杀残害骨肉至亲,消灭有才德的良臣。他占据狭小之地,却肆意逞凶,劫掠乡里,百姓资产被搜刮殆尽,驱使内外民众,劳役不止。他征选女子,擅自建造宫室,规模日益增大,没有满足的时候,后宫妃嫔众多,超过万人。他身着华服,享用美食,穷奢极侈,沉迷于淫乐美酒,把白天当作黑夜。他斩杀直言进谏的宾客,灭除无罪的人家,剖取人的肝脏,分割人的鲜血。他欺天作恶,祭祀鬼神祈求福佑,在道路上歌舞,在宫廷内酣醉。让女子浓妆艳抹却手持兵器,穿着绫罗绸缎却呼喊着清道戒严,骑马挥鞭,从早到晚,无所作为却奔跑不止。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器,跟随着他徒步行走,追不上就加以责罚。自古以来的昏君乱主,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将士们忍饥受冻,从事劳役,精力耗尽在土木工程上,性命随时可能丢在沟渠之中。君子纷纷潜逃,小人得志猖狂,家家暗藏杀戮,人人任意聚敛财富。天灾地祸,怪异现象频出,官员们不敢说话,百姓们在路上相遇只能以目示意。他们倾心翘首,向我发誓求助,日复一日地期待着,奏章接连不断地送来。再加上陈朝背信弃义,扰乱边境,巴峡以下,东海以西,江北江南之地,犹如鬼蜮横行。死者在坟墓中遭受发掘的残酷对待,生者在世上承受着掠夺的痛苦。他们劫掠人畜,阻断砍柴割草的路径,集市无法设立,农事荒废。历阳、广陵等地,陈军不断窥视觊觎,有的图谋攻占城邑,有的劫掠官吏百姓,昼伏夜出,如同鼠窜狗盗。他们的军队疲弱不堪,一来就会被擒获,而我方则设置重重关卡、据险而守,为此劳神费力地防御。凡是上天覆盖的地方,都是我的臣民,每次听到看到这些情况,我内心都充满伤痛怜悯。梁国是我朝的南方藩属,梁国君主入朝后,陈朝暗中进行招诱,不顾及我的恩情。梁国的男女百姓深受胁迫之苦,城郭府库都为之空虚而叹息。并非只是我身为君主,心怀此念不能忘怀,而且百官多次进言,百姓们也不堪其苦纷纷请求,怎能容忍这样的情况而不加以诛罚,忍心不救助他们呢!近日入秋之初,我就谋划着要去慰问拯救那里的百姓。益州的楼船战舰,全部东进,此时便有数十条神龙,在江流中腾跃,引领着讨伐有罪之人的军队,向着金陵进发,船停下神龙就停下,船行驶神龙就离去,四天之内,三军将士都看到了,这难道不是上天爱护百姓,阴阳神灵都在助力,降下神龙为军队开路,协助增强军威吗!凭借上天的庇佑,借助平定的力量,现在就可以出师授命,根据时机诛杀消灭陈朝,通过这次行动,永远扫清吴越之地的祸乱。将士们的粮草兵器,水陆所需物资,会合的时间、前进和停止的安排,一概按照另外的敕令执行。
秋八月丁未日,河北各州发生饥荒,派遣吏部尚书苏威前去赈济抚恤。
九月丁丑日,宴请南征的各位将领,按等级分别赏赐。癸巳日,嘉州报告说出现了龙。
冬十月己亥日,太白星出现在西方。己未日,在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晋王杨广为尚书令。辛酉日,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前来访问,将他们拘留没有遣返。甲子日,准备讨伐陈朝,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一同为行军元帅去讨伐陈朝。于是晋王杨广从六合出兵,秦王杨俊从襄阳出兵,清河公杨素从信州出兵,荆州刺史刘仁恩从江陵出兵,宜阳公王世积从蕲春出兵,新义公韩擒虎从庐江出兵,襄邑公贺若弼从吴州出兵,落丛公燕荣从东海出兵,总共九十位总管,兵力五十一万八千,都受晋王杨广的指挥调度。东到沧海,西至巴蜀,旌旗飘扬,战船罗列,横亘数千里。特赦陈国的罪犯。有彗星出现在牵牛星座。
十一月丁卯日,皇上的车驾为出征的军队饯行。下诏悬赏捉拿陈叔宝,若能捉到封上柱国、万户公。乙亥日,皇上驾临定城,检阅军队、誓师众将。丙子日,皇上驾临河东。
十二月庚子日,皇上从河东返回。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春正月己巳日,出现白虹夹日的天象。辛未日,贺若弼攻克陈朝的京口,韩擒虎攻克陈朝的南豫州。癸酉日,任命尚书右仆射虞庆则为右卫大将军。丙子日,贺若弼在蒋山击败陈军,俘获陈军将领萧摩诃。韩擒虎进军进入建邺,俘获陈军将领任蛮奴,还俘获了陈朝君主陈叔宝。陈朝被平定,陈朝共有州三十个,郡一百个,县四百个。癸巳日,派遣使者持节前往安抚慰问。
二月乙未日,废除淮南行台省。丙申日,规定五百家为一乡,设乡正一人;一百家为一里,设里长一人。丁酉日,任命襄州总管韦世康为安州总管。
夏四月己亥日,皇上驾临骊山,亲自慰劳凯旋的军队。乙巳日,三军凯旋进入京城,在太庙献上俘虏。任命晋王杨广为太尉。庚戌日,皇上驾临广阳门宴请将士,按等级分别赏赐。辛亥日,大赦天下。己未日,因为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观等人,对他们的君主奸邪谄媚,导致国家灭亡,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地区。辛酉日,任命信州总管杨素为荆州总管,吏部侍郎宇文弼为刑部尚书,宗正少卿杨异为工部尚书。壬戌日,皇上下诏说:
过去吴越之地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争频繁,社会积弊未能安宁。如今天下统一,百姓得以顺应本性生活,太平盛世的法令,才可以推行。凡是我的臣僚,都应修养身心、培育品德,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就应当从现在开始。自从战乱以来,已经将近十年,君主没有君主的德行,臣子失去臣子的道义,父亲有不慈爱的,儿子有不孝顺的,兄弟之间的感情有的淡薄,夫妇之间的情义有的违背,长幼失去秩序,尊卑关系错乱。我身为帝王,志在爱护养育百姓,时常追求治国之道,不敢稍有懈怠。朝廷内外的官员,以及远近的百姓,都应家家自我修养,人人克制邪念,让不守法度的行为,彻底消除干净。军队可以树立威严,但不能不加以约束,刑罚可以辅助教化,但不能单独使用。除了皇宫禁卫以及镇守四方的军队之外,其他的军队和兵器,都应该停止设置和使用。世道已经太平,各方没有战事,武将们都可以学习文化知识,民间的兵器,都要全部销毁。有功的大臣,也应钟情于文学艺术,家族中的子侄辈,各自钻研一部经书,让天下形成良好的风气,人人敬仰。京城的学校,以及州县的学校,学生们接受学业,有才能的晋升到朝廷,却没有特别突出的明经高第之人,这说明教育训导不够深厚,考核不够精细,明确责令有关部门,加强儒家的教育。无论是在官府任职的官员,还是隐居山林的士人,都应表里如一,心怀宽厚,不要心胸狭隘,违背我的治国方略。我君临天下,到现在已经九年,开辟了进谏直言的道路,敞开心扉不忌讳,从表情神色上表现出来,在起居作息上为此操劳。近来炫耀技艺、谈论功劳的人很多,而真诚恳切进谏的人却很少。这不是公卿士庶所应有的表现,大家都应开启至诚之心,匡正我的不足之处。见到善事一定要推荐,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举荐,不要沉默不语,背后又说三道四。将此诏书颁布天下,让大家都明白我的心意。
闰月甲子日,任命安州总管韦世康为信州总管。丁丑日,向总管、刺史颁发木鱼符,一雌一雄。己卯日,任命吏部尚书苏威为尚书右仆射。
六月乙丑日,任命荆州总管杨素为纳言。丁丑日,任命吏部侍郎卢恺为礼部尚书。当时朝野上下的议论,都希望皇上举行封禅大典。
秋七月丙午日,皇上下诏说:“怎么能仅仅命令一位将军,消灭一个小国,就引得远近关注,便认为是太平盛世了呢。以微薄的德行去封禅名山,用虚假的言辞去冒犯上帝,这不是我所愿意听闻的。从今以后,只要有人谈及封禅,就应该立即禁止杜绝。”
八月壬戌日,任命广平王杨雄为司空。
冬十一月壬辰日,考核官员定州刺史豆卢通等人上表,请求举行封禅大典,皇上没有答应。庚子日,任命右卫大将军虞庆则为右武候大将军,右领军将军李安为右领军大将军。甲寅日,减轻囚徒的刑罚。
十二月甲子日,皇上下诏说:“我恭敬地承受天命,平定四方。在百王衰落破败之后,百姓风气浮薄之时,圣人遗留的训诫,几乎扫地殆尽,制定礼仪、创作音乐,现在正是时候。我钟情于古代的音乐,深入思考雅正之道。郑卫的淫靡之声,鱼龙混杂的杂戏,在乐府之中,全部予以废除。如今想要重新调整音律,更换琴瑟的弦。然而音乐的精妙之处,若非经过教习,乐工们代代相传,也只是流传了一些糟粕,不足以表达神明的德行,论述天地的和谐。在天下范围之内,奇人异士、特殊技艺,由上天赋予、神灵传授,哪个时代没有呢!只是他们在不合适的时候隐藏踪迹,等待着向志同道合的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应该进行搜寻访查,迅速上奏让我知道,希望能看到一技之长,共同成就完美的音乐事业。”于是下诏让太常牛弘、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秘书丞姚察、通直郎虞世基等人商议制定新的音乐。己巳日,任命黄州总管周法尚为永州总管。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春正月乙未日,封皇孙杨昭为河南王,杨楷为华阳王。
二月庚申日,皇上驾临并州。
夏四月辛酉日,皇上从并州返回。
五月乙未日,皇上下诏说:“北魏末年战乱不断,天下四分五裂,战车年年出动,没有时间休息。士兵们暂时设置坊府,南征北战,居无定所。家中没有完整的房屋,土地也很少,一直是漂泊他乡的人,竟然没有乡里的名号。我非常怜悯他们。凡是军人,都可以隶属于州县,开垦的田地、登记的户籍,一概与百姓相同。军府的统领,仍按照旧的模式。废除山东、河南以及北方沿边地区新设置的军府。”
六月辛酉日,规定百姓年满五十岁,免除劳役而收取绢帛代替。癸亥日,任命灵州总管王世积为荆州总管,淅州刺史元胄为灵州总管。
秋七月癸卯日,任命纳言杨素为内史令。庚戌日,皇上亲自审查囚犯。辛亥日,高丽辽东郡公高阳去世。壬子日,吐谷浑派遣使者前来朝见。
八月壬申日,派遣柱国、襄阳郡公韦洸,上开府、东莱郡公王景,一同持节巡视安抚岭南,百越地区都表示归服。
冬十月甲子日,向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颁发木鱼符。戊辰日,任命永州总管周法尚为桂州总管。
十一月辛卯日,皇上驾临国学,按等级分别赏赐。丙午日,契丹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辛丑日,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这个月,婺州人汪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懀都起兵反叛,自称天子,设置百官。乐安的蔡道人、蒋山的李棱、饶州的吴代华、永嘉的沈孝澈、泉州的王国庆、余杭的杨宝英、交趾的李春等人都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皇上下诏让上柱国、内史令、越国公杨素前去讨伐平定。
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春正月丁酉日,因为平定陈朝所得到的古器大多引发了怪异现象,下令全部销毁。辛丑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丙午日,皇太子妃元氏去世,皇上在文思殿表示哀悼。
二月戊午日,吐谷浑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任命大将军苏孝慈为工部尚书。丙子日,因为临颍令刘旷治理有方,政绩特别突出,提拔他为莒州刺史。己卯日,突厥派遣使者献上七宝碗。辛巳日是月底,出现日食现象。
三月壬午日,派遣通事舍人若干洽出使吐谷浑。癸未日,任命幽州总管周摇为寿州总管,朔州总管吐万绪为夏州总管。
夏四月戊午日,突厥雍虞闾可汗派遣他的特勤前来朝见。
五月甲子日,高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癸卯日,皇上下诏让百官都到朝堂上呈递密封的奏章。乙巳日,任命右卫将军元旻为左卫大将军。
秋七月己丑日,任命柱国杜彦为洪州总管。
八月壬申日,皇上驾临栗园。滕王杨瓒去世。乙亥日,皇上从栗园返回。上柱国、沛国公郑译去世。
十二月丙辰日,靺鞨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
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春正月壬子日,任命苏州刺史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宣州刺史席代雅为广州总管。
二月己巳日,任命蜀王杨秀为内史令,兼任右领军大将军,任命汉王杨谅为雍州牧、右卫大将军。
夏四月辛卯日,任命寿州总管周摇为襄州总管。
五月辛亥日,广州总管席代雅去世。
秋七月乙巳日,尚书右仆射、邳国公苏威,礼部尚书、容城县侯卢恺都因事获罪被除名。壬戌日,皇上驾临昆明池,当天回宫。己巳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壬申日是月底,出现日食现象。
八月甲戌日,规定天下判处死罪的案件,各州不得自行判决,都要让大理寺复查审理。乙亥日,皇上驾临龙首池。癸巳日,规定宿卫的人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丁酉日,上柱国、夏州总管、楚国公豆卢勣去世。戊戌日,皇上亲自审查囚犯。
九月丁未日,任命工部尚书杨异为吴州总管。
冬十月丁丑日,封遂安王杨集为卫王。壬午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仪式。皇上到太祖的神主牌位前,流下眼泪,呜咽不止,悲痛得不能自已。
十一月辛亥日,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壬子日,宴请百官,按等级分别赏赐。己未日,上柱国、新义郡公韩擒虎去世。庚申日,任命豫州刺史权武为潭州总管。甲子日,百官在武德殿举行大射礼。
十二月癸酉日,突厥派遣使者前来朝见。乙酉日,任命上柱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己酉日,吐谷浑、靺鞨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
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春正月乙巳日,上柱国、郇国公韩建业去世。丙午日,契丹、奚、霫、室韦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壬子日,皇上亲自祭祀感帝。己未日,任命信州总管韦世康为吏部尚书。壬戌日,皇上驾临岐州。
二月丙子日,皇上下诏营建仁寿宫。丁亥日,皇上从岐州返回。戊子日,在嘉则殿宴请考核官员。己卯日,立皇孙杨暕为豫章王。戊子日,晋州刺史、南阳郡公贾悉达,显州总管、抚宁郡公韩延等人因为受贿被处死。己丑日,规定因事被免去官职的人,发配流放一年。丁酉日,规定私家不得隐藏谶纬、图谶等书籍。
夏四月癸未日,规定战亡者的家庭,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
五月癸亥日,皇上下诏民间凡是有撰写编纂国史、褒贬人物的,都要一律禁止杜绝。
秋七月戊申日,靺鞨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壬子日,左卫大将军、云州总管、钜鹿郡公贺娄子干去世。丁巳日,皇上驾临昆明池。戊辰日是月底,出现日食现象。
九月丙辰日,减轻囚徒的刑罚。庚申日,封邵国公杨纶为滕王。乙丑日,任命柱国杜彦为云州总管。
冬十月乙卯日,上柱国、华阳郡公梁彦光去世。
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夏四月乙丑日,皇上下诏说:“从前的圣人,制作音乐以崇尚德行,移风易俗,在这方面意义重大。自从晋朝迁徙,战乱不止,雅正的音乐流散,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天下尚未统一,没有办法辨别纠正。幸亏上天明察,神灵降福,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让苍生得以安息,如今天下统一,得以治理,遗留的文献和旧物,都归国家所有。近来命令有关部门,全面进行研究,正统的音乐和雅正的声音,已经详细考察完毕,应该立即施行,现有的音乐停止使用。民间的音乐,流于邪僻已经很久了,摒弃了原来的体裁,竞相创作繁杂的音调,浮夸放荡没有节制,于是形成了风俗。应该加以禁止约束,务必保存音乐的根本。”
五月辛酉日,京师发生地震。关内各州发生旱灾。
六月丁卯日,皇上下诏省府州县,都给予公廨田,官员不得经营产业,与百姓争利。
秋七月乙未日,任命邳国公苏威为纳言。
八月辛未日,关中大旱,百姓饥荒。皇上率领百姓到洛阳就食。
九月己未日,任命齐州刺史樊子盖为循州总管。丁巳日,任命基州刺史崔仲方为会州总管。
冬闰十月甲寅日,皇上下诏说:“齐、梁、陈从前都在一方创业,历经多年。如今宗庙祭祀已经断绝,祭奠没有主持之人,说起这些让人怜悯思念,实在感到悲伤。莒国公萧琮以及高仁英、陈叔宝等人,应该让他们按时进行祭祀。所需的器物,由有关部门供给。”乙卯日,规定九品以上的外官,其父母以及十五岁以上的儿子,不得跟随他们到任所。
十一月壬戌日,规定州县佐吏,三年更换一次,不得连任。癸未日,有彗星出现在角宿和亢宿之间。
十二月乙未日,皇上向东巡视。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春正月壬戌日,皇上的车驾驻扎在齐州,亲自询问百姓的疾苦。丙寅日,驻扎在王符山。庚午日,皇上因为旱灾,祭祀泰山,以谢罪自责。大赦天下。
二月丙辰日,收缴天下的兵器,敢有私自制造的,治罪论处。关中及沿边地区,不在此列。丁巳日,上柱国、蒋国公梁睿去世。
三月己未日,皇上从东巡返回。遥祭五岳和四海、四渎。丁亥日,皇上驾临仁寿宫。营州总管韦艺去世。
夏四月己丑朔日,大赦天下。甲辰日,任命赵州刺史杨达为工部尚书。丁未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韦冲为营州总管。
五月癸酉日,吐谷浑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丁亥日,规定京官五品以上,佩戴铜鱼符。
六月戊子日,皇上下诏开凿底柱山。庚寅日,相州刺史豆卢通进贡绫纹布,皇上下令在朝堂上焚烧。乙未日,林邑派遣使者前来进贡地方特产。辛丑日,皇上下诏凡是名山大川没有在祭祀典册中的,都要进行祭祀。
秋七月乙丑日,晋王杨广献上毛龟。甲戌日,派遣邳国公苏威巡视江南。戊寅日,皇上从仁寿宫返回。辛巳日,规定九品以上的官员因合理原因离职的,允许一并执持手笏。
冬十月戊子日,任命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
十一月辛酉日,皇上驾临温泉。乙丑日,皇上从温泉返回。
十二月戊子日,下令盗窃边地粮食一升以上的都斩首,并且没收其家产。己丑日,皇上下诏文武官员以四年考核期满后进行交接。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春正月丁亥日,封皇孙杨裕为平原王,杨筠为安成王,杨嶷为安平王,杨恪为襄城王,杨该为高阳王,杨韶为建安王,杨煚为颍川王。
夏五月丁巳日,任命怀州刺史庞晃为夏州总管,蔡阳县公姚辩为灵州总管。
六月甲午日,规定工商业者不得进入仕途为官。并州发生大规模蝗灾。辛丑日,下诏九品以上官员的妻子、五品以上官员的妾,在丈夫死后不得改嫁。
秋八月丙戌日,下诏判处死罪的人,要三次奏报后才能行刑。
冬十月己丑日,皇上驾临长春宫。
十一月壬子日,皇上从长春宫返回。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春二月癸未日,太平公史万岁攻打西宁羌,将其平定。庚寅日,皇上驾临仁寿宫。庚子日,上柱国王世积讨伐桂州贼寇李光仕,将其平定。壬寅日,河南王杨昭纳妃,宴请群臣,按等级分别赏赐。
三月丙辰日,皇上下诏说:“划分职责设置官职,共同治理政务,官位的高低,各有等级差别。如果在职的官员之间不相互敬重畏惧,大多自我宽容放纵,事情就难以成功。各种有失职的情况,虽然已经有了完备的科条规定,有的依据法律定罪较轻,但从情理上看却较重,如果不立即判决罪行,就无法起到惩罚和整肃的作用。各部门长官处置下属官员,如果有过错犯罪的情况,允许在法律之外斟酌情况施行杖刑。”辛酉日,皇上亲自审查囚犯。癸亥日,上柱国、彭国公刘昶因犯罪被处死。庚午日,派遣治书侍御史柳彧、皇甫诞巡视河南、河北地区。
夏四月戊寅日,颁布新的历法。壬午日,皇上下诏说:“周朝国运终结,众多凶徒作乱,祸端从边疆地区兴起,毒害了百姓。我承受上天的旨意,平定天下,得到神灵的庇佑,文臣武将同心协力。申明公李穆、郧襄公韦孝宽、广平王杨雄、蒋国公梁睿、楚国公豆卢勣、齐国公高颎、越国公杨素、鲁国公虞庆则、新宁公叱李长叉、宜阳公王世积、赵国公罗云、陇西公李询、广业公王景、真昌公庞振、沛国公郑译、项城公子相、钜鹿公子干等人,在被任用执掌政务之时,在国家初创筹划大业之日,忠诚有大节,一心为帝王的宏图大业,功绩卓越,全力辅佐王室。应该弘扬他们的家族世系,与国家同享福禄。他们的世子、世孙中没有担任过州职的,应该根据才能提拔任用,希望他们享受荣耀的职位,世代享有俸禄无穷无尽。”
五月,在玉女泉宴请百官,按等级分别赏赐。己巳日,蜀王杨秀前来朝见。高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甲戌日,任命左卫将军独孤罗云为凉州总管。
闰月己卯日,一群鹿进入殿门,在侍卫人员之间温顺地活动。
秋七月丁丑日,桂州人李代贤反叛,派遣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前去讨伐平定。丁亥日,上柱国、并州总管秦王杨俊因事获罪被免职,以王爵的身份回到府邸。戊戌日,突厥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
八月丁卯日,荆州总管、上庸郡公韦世康去世。
九月甲申日,皇上从仁寿宫返回。庚寅日,皇上对侍臣说:“礼的核心在于恭敬,都应当尽心。祭祀的黍稷并非因为它的香气,贵在恭敬严肃。宗庙庭院设置音乐,本来是用来迎接神灵的,在斋戒祭祀的日子里,所见所闻多有感触。在这个时候,怎么能不放在心上呢!在路上奏乐,从礼的角度看并不合适。各位公卿大臣,应该再详细地讨论一下。”
冬十月丁未日,向骠骑府、车骑府颁发铜兽符。戊申日,道王杨静去世。庚午日,皇上下诏说:“五帝时的音乐各不相同,三王时的礼仪也有差异,都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增减,根据人情来确立礼仪规范。想到祭祀宗庙的时候,瞻仰恭敬如同祖先就在面前,无尽的思念之情,在这一天尤为深切。然而祭祀结束上路时,鼓吹奏乐发声,回到宫门时,金石乐器振响。这就是哀乐在同一天出现,与内心的情感相违背,心里感到不安,从道理上看确实不合适。应该改变以往的方式,用以弘扬礼教。从今以后,祭祀宗庙的日子不需要准备鼓吹乐,殿庭中也不要设置乐器。”辛未日,在京城进行大规模搜查。
十一月丁亥日,突厥派遣使者前来朝见。
十二月壬子日,上柱国、右武候大将军、鲁国公虞庆则因犯罪被处死。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春正月辛丑日,皇上下诏说:“吴越地区的百姓,过去承袭了不良的风俗,在他们居住的地方,私自建造大船,借此聚集勾结,以至于发生侵害他人的事情。江南各州,民间凡是有船长三丈以上的,全部没收归官府所有。”
二月甲辰日,皇上驾临仁寿宫。乙巳日,任命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大军讨伐高丽。
三月乙亥日,任命柱国杜彦为朔州总管。
夏四月癸卯日,任命蒋州刺史郭衍为洪州总管。
五月辛亥日,下诏凡是蓄养猫鬼、蛊毒、厌魅、搞旁门左道的人家,都流放到四方边远地区。
六月丙寅日,皇上下诏废除高丽王高元的官爵。
秋七月壬申日,皇上下诏因为河南八个州发大水,免除这些地方的赋税徭役。丙子日,下诏让京官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总管、刺史,按照志行修谨、清平干济这两个科目举荐人才。
九月己丑日,汉王杨谅的军队遭遇疾病瘟疫而返回,死亡的人有十分之八九。庚寅日,下令没有官府凭证的客舍留宿人员,牵连治罪刺史、县令。辛卯日,皇上从仁寿宫返回。
冬十一月甲戌日,皇上亲自审查囚犯。癸未日,在南郊举行祭祀仪式。
十二月庚子日,上柱国、夏州总管、任城郡公王景因犯罪被处死。这个月,从京师到仁寿宫,设置了十二所行宫。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春正月癸酉日,大赦天下。戊寅日,在武德殿举行大射礼,宴请并赏赐百官。
二月己亥日,晋王杨广前来朝见。辛丑日,任命并州总管长史宇文弼为朔州总管。甲寅日,皇上驾临仁寿宫。
夏四月丁酉日,突厥利可汗归附隋朝。达头可汗侵犯边塞,派遣行军总管史万岁将其击败。
六月丁酉日,任命豫章王杨暕为内史令。
秋八月癸卯日,上柱国、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颎因事获罪被免职。辛亥日,上柱国、皖城郡公张威去世。甲寅日,上柱国、城阳郡公李彻去世。
九月乙丑日,任命太常卿牛弘为吏部尚书。
冬十月甲午日,封突厥利可汗为启人可汗,修筑大利城安置他的部落。庚子日,任命朔州总管宇文弼为代州总管。
十二月乙未日,突厥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丁丑日,有流星坠落在渤海。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春正月辛酉朔日,皇上在仁寿宫。突厥、高丽、契丹都派遣使者进贡地方特产。癸亥日,任命代州总管宇文弼为吴州总管。
二月己巳日,任命上柱国崔弘度为原州总管。丁丑日,天空没有云却响起雷声。
三月辛卯日,熙州人李英林反叛,派遣行军总管张衡前去讨伐平定。
夏四月壬戌日,突厥侵犯边塞,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将其击败。乙亥日,天空中发出如同水流倾泻的声音,从南向北传来。
六月丁丑日,秦王杨俊去世。
秋八月,老人星出现。
九月丁未日,皇上从仁寿宫返回。癸丑日,吴州总管杨异去世。
冬十月己未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乙丑日,皇太子杨勇及其诸子都被废为庶人。处死柱国、太平县公史万岁。己巳日,处死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
十一月戊子日,天下地震,京师刮起大风雪。任命晋王杨广为皇太子。
十二月戊午日,下诏东宫的官员属吏不得向皇太子称臣。辛巳日,皇上下诏说:“佛法高深精妙,道教虚静融通,都降下大慈大悲之心,救济超度众生,凡是有生命意识的,都蒙受庇佑。所以雕刻铸造佛像,绘制真形,让天下人瞻仰,用以表达诚挚的敬意。五岳四镇,调节风雨,江河淮海,滋润大地,它们都生养万物,造福百姓,因此建立庙宇进行祭祀,按时恭敬对待。敢有毁坏、偷盗佛像及天尊像、五岳镇海渎神灵之形的人,以大逆不道论处。僧人毁坏佛像,道士毁坏天尊像的,以恶逆论处。”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春正月乙酉朔日,朝廷实行大赦,更改年号。任命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尚书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丁酉日,将河南王杨昭改封为晋王。突厥侵犯恒安,朝廷派遣柱国韩洪迎击,官军战败。任命晋王杨昭为内史令。辛丑日,皇帝下诏说:“君子立身于世,虽说有诸多品行,然而诚信与孝道最为重要。所以为君主献身殉节,自古以来都被视为难事,为国家大事而死,按礼应加二等抚恤。但世俗之人,不通晓大义,以至于在战场上牺牲后,遗体不能进入家族墓地,这有违孝子的心意,也伤害了臣子的感情。想到这些,朕常常深感怜悯和叹息。况且入庙祭祀,都没有废止,为何单单将战死之人排除在坟茔之外呢?从今以后,战死的人,应该进入家族墓地安葬。”二月乙卯朔日,发生日食。辛巳日,任命上柱国独孤楷为原州总管。三月壬辰日,任命豫章王杨暕为扬州总管。夏四月,任命淅州刺史苏孝慈为洪州总管。五月己丑日,突厥男女共九万人前来归降。壬辰日,骤雨雷鸣,大风将树木连根拔起,宜君的湫水迁移到了始平。六月癸丑日,洪州总管苏孝慈去世。乙卯日,朝廷派遣十六名使者巡视各地风俗。乙丑日,皇帝下诏说:“儒学的道理,是用来教导百姓的,让他们知晓父子君臣的大义,明白尊卑长幼的次序,将他们选拔到朝廷,授予官职,这样就能辅佐治理时务,弘扬良好风范。朕统治天下,想要弘扬道德教化,招集学子,尊崇建立学校,广开进仕之路,期待贤能杰出的人才。然而国学的学生,将近千人,州县的学生,也有不少。但他们徒有虚名,虚度光阴,没有品德可成为世人的楷模,才能可被国家任用。这实在是因为办学的理念,过于繁杂而不够精当。现在应该精简,明确加以奖励。”于是国子学只留下七十名学生,太学、四门学以及州县学都被废除。当日,在各州颁布舍利。秋七月戊戌日,将国子学改为太学。九月癸未日,任命柱国杜彦为云州总管。十一月己丑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壬辰日,任命资州刺史卫玄为遂州总管。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春二月辛亥日,任命邢州刺史侯莫陈颖为桂州总管,宗正杨文纪为荆州总管。三月己亥日,皇帝前往仁寿宫。壬寅日,任命齐州刺史张乔为潭州总管。夏四月庚戌日,岐州、雍州发生地震。秋七月丙戌日,皇帝下诏让朝廷内外的官员各自举荐所了解的人才。戊子日,任命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八月己巳日,皇后独孤氏去世。九月丙戌日,皇帝从仁寿宫返回。壬辰日,黄河南北各州发生大水灾,朝廷派遣工部尚书杨达前去赈济抚恤灾民。乙未日,上柱国、襄州总管、金水郡公周摇去世。陇西发生地震。冬十月壬子日,特赦益州管辖区内的罪犯。癸丑日,任命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闰月甲申日,皇帝下诏让尚书左仆射杨素与各位术士修订阴阳学中错误的地方。己丑日,皇帝下诏说:“礼的作用,在当时意义重大。用黄琮苍璧来祭祀天地之神,用丰盛的祭品来表达对宗庙的敬意,端正父子君臣的秩序,明确婚姻丧葬的礼节。所以道德仁义,没有礼就无法成就,使国家安定、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了。自从天下战乱,历经多年,王道衰落而不良风气兴起,精微的言辞消失而大义背离,随着时代变迁,这种弊病日益严重。至于四季郊祀的仪式,五服麻葛的规格,存在不同的说法,杂乱而分歧,致使圣教衰败讹误,轻重没有标准。朕承受天命,统治百姓,正值天下动荡需要变革之时,又处于战争年代,平定祸乱,首先运用武力,修订典章,一直没有闲暇。现在天下太平,不再使用武力,理应弘扬风气、训导习俗,用道德引导、以礼规范,连接往昔圣人的旧章,振兴先王的美好准则。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尚书右仆射、邳国公苏威,吏部尚书、奇章公牛弘,内史侍郎薛道衡,秘书丞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著作郎王劭,他们有的担任宰相之职,博古通今,有的声望卓著,学问贯通经史,将修订之事委托给他们,实在是众人都认可的。可以让他们共同修订五礼。”壬寅日,将献皇后安葬在太陵。十二月癸巳日,上柱国、益州总管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交州人李佛子起兵反叛,朝廷派遣行军总管刘方前去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春二月己卯日,原州总管、比阳县公庞晃去世。戊子日,任命大将军、蔡阳郡公姚辩为左武候大将军。
夏五月癸卯日,皇帝下诏说:“可怜的父母,生养我辛劳备至,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却感到苍天广大,难以企及。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想要恭敬孝顺父母却无法实现,当霜露降临之时,只能空自感慨思念。六月十三日,是朕的生日,应当让天下人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停止屠宰。”
六月甲午日,皇帝下诏说:《礼记》中说:“对最亲近的人,守丧满一年就可以除丧服。”大概是因为四季的变化,万物的更新,所以圣人效仿这种规律。有的守丧三年,那是更加隆重的情况。但家中不能有两个尊长,母亲的丧服因为父亲的存在而降低规格,所以父亲在世时母亲去世,守丧一年,这是正常的服丧规定,怎么能在守丧期内举行小祥之祭呢!然而三年之丧中有小祥之祭,《礼记》中说:“满一年的祭祀,是礼的规定。满一年而除去丧服,是道理所在。”因为这个缘故,虽然还没有到两年,但天地已经有了一次变化,不能不祭祀,不能不除丧服。所以有了练祭,来保存丧祭的根本。然而守丧一年就进行练祭,在道理上并不妥当。虽说在十一个月时进行练祭,却没有什么可以效法的象征,既不是规定的期限也不是合适的时间,怎么能进行除丧和祭祀呢。而儒者只是模仿三年之丧,设立练祭和禫祭的礼节,可以说是只保存了形式上的变化,却失去了根本,想要逐渐减少守丧的时间,就会使丧礼变得轻薄。这就导致儿子戴练冠除去丧服上的麻带,丧服里子是黄色的,边缘是浅红色的,而丧服本身却还是粗布麻衣,没有改变。这难道不是丧服所表达的哀痛还在,而儿子的感情却已经改变,亲疏关系失去了伦理,轻重次序颠倒了吗!这既不顺人情,又哪里是圣人的本意呢!所以可知先圣的礼被人们废弃了啊,三年之丧尚且有不实行的人,至于祥祭和练祭的礼节,怎么能不衰落呢?《礼记》说:“父母的丧事,无论贵贱都是一样的。”但大夫和士为父母守丧,却因贵贱不同而穿着不同的丧服。那么礼崩乐坏,由来已久了。所以晏平仲穿着粗麻丧服,他的长辈说这不符合礼,滕文公守丧三年,他的臣子们都不愿意。大概是因为王道已经衰落,诸侯各自为政,想要超越法度,厌恶礼制对自己的约束,于是销毁典籍,自己制定合适的规则。以至于骨肉之间的恩情,轻重随世俗而定,没有固定的标准,隆重或简省任凭个人情感。何况孔子去世后精微的言辞隐没,秦朝又焚烧了经籍呢!汉朝兴起后,虽然访求儒雅之士,但人们各有不同的说法,道义不能统一。再加上近代天下战乱流离,只注重战争,对于礼仪制度,当时没有时间顾及。礼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产生的,不过是人心的体现罢了,这是说情感源于恩情。所以恩情深厚的人丧礼就隆重,情感淡薄的人丧礼就简省。圣人因此根据情感制定礼仪条文,区别亲疏贵贱的礼节。自从臣子的道义消失,上下失去秩序,最大的恩情,随着情感而淡薄,最重的礼仪,也随着时间而减损。这就是丧服与丧事不相符,容貌与丧服不相符,这不是圣人根据恩情表达情感、制定礼仪的意义啊。然而对于丧事来说,与其注重形式,不如注重内心的悲哀,这才是礼的根本。礼仪有多余的形式,不如内心的哀痛,这才是情感的真实体现。现在十一个月就进行练祭,既不是礼的根本,也不是情感的真实体现。由此说来,父亲在世母亲去世,不应该有练祭。只依照礼在十三个月举行祥祭,隔一个月举行禫祭。希望这样能符合圣人的心意,表达孝子的心情。
秋七月丁卯日,皇帝下诏说:日月往来,是上天用来运行时序的方式;山峦屹立,河流奔腾,是大地用来宣泄气息的途径。运行时序就能使寒暑没有差错,宣泄气息就能使云雨兴起,所以天地能成就伟大的德行,孕育万物并有所作为。何况一个人君临四海,想要观察万物并有所作为,独自实现天下大治,不借助众多人才的力量,是不可能的。所以唐尧圣明,任命羲氏、和氏在四方主政,虞舜品德高尚,提拔八元和八凯担任宰相。伊尹本是陪嫁的奴隶,却成为了殷商的阿衡,吕望本是钓鱼的人,却成为了周朝的尚父。这就是鹤在隐蔽之处鸣叫,它的同类必定应和,风云跟随龙虎,贤哲响应圣明君主。君主的德行端正,臣子的道义才能正确,所以才能沟通天地的和谐,顺应阴阳的秩序,这难道不是因为有君主的领导和臣子的辅佐吗?自从王道衰落,世风淡薄,在上位的人不能以公正的原则治理万物,在下位的人必定遵循私利来迎合时势。上下相互欺蒙,君臣之间的道义丧失,道义丧失则政治乖谬,政治乖谬则百姓困苦。大概志同道合的风气难以继承,离心离德的行为容易追随,于是任职的人不休息,休息的人不任职,那么众人的言论能熔化金属,杀戮侮辱的灾祸难以预料。所以有人唱歌避世,辞去官位去浇灌菜园,收敛自己的才能,被罢黜也不生气,放逐到江湖之上,投身于河海之中,这是他们用来保持自身高洁而不后悔的方式。至于民间杰出的人才,乡里博学高雅的儒者,他们的言论足以辅佐时政,行为足以激励风俗,却被遗弃在草野之间,默默无闻,这样的事难道说得完吗!这就是我浏览古代历史而叹息的原因啊。如今天下统一,烟火连绵万里,百姓安居乐业,四方的少数民族都臣服,这哪里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实在是天意。朕从早到晚恭敬戒惧,想要继承上天的旨意,所以小心地激励自己,一天比一天谨慎。因为心中想着百姓,担忧百姓还没有富足安康,因为关心各种政务,担心有一件事处理不当。虽然像殷高宗寻访傅说那样访求贤才,却没有见到隐居的高人,只是空想黄帝拜访崆峒山的广成子,却没有听到至理大道。唯恐贤才在长夜中唱歌等待赏识,在夷门当守门人,在偏远的地方与少数民族相处,屈身于僮仆之中。现在命令州县搜寻举荐贤哲之人,要求都是明了古今之事,通晓治乱之理,探究政教的根本,通达礼乐的源头。人数不限,不能不举荐。限令在三十天内,都让他们踏上进身之路。征召和护送,必须以礼相待。
八月壬申日,上柱国、检校幽州总管、落丛郡公燕荣因犯罪被处死。
九月壬戌日,设置常平官。甲子日,任命营州总管韦冲为民部尚书。
十二月癸酉日,河南各州发生水灾,朝廷派遣纳言杨达前去赈济抚恤。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春正月丙辰日,朝廷大赦天下。甲子日,皇帝前往仁寿宫。乙丑日,皇帝下诏将赏罚和支出等事务,无论大小,都交给皇太子处理。
夏四月乙卯日,皇帝身体不适。
六月庚申日,大赦天下。有星星进入月亮之中,几天后才退去。在雁门出现了巨人。
秋七月乙未日,太阳呈青色没有光芒,八天后才恢复正常。己亥日,任命大将军段文振为云州总管。甲辰日,皇帝因为病情严重,躺在仁寿宫,与百官诀别,并握手叹息。丁未日,皇帝在大宝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遗诏说:
唉!自从从前晋室南迁,天下大乱,四海不统一,一直到北周、北齐,战争接连不断,将近三百年。所以割据疆土的不止一处,称帝称王的不止一人,文字和车轨各不相同,百姓生活困苦。上天明察,于是命令朕,让朕登上皇位,这哪里是人力所能决定的!所以能够拨乱反正,停止战争,发展文化,天下统一,声威和教化远播四方,这又是天意想要让中原地区安宁。所以朕黎明即起临朝听政,不敢贪图安逸,每天处理繁多的政务,亲自留心阅览,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都不畏惧辛劳,这不是为了朕自己,而是为了百姓啊。王公卿士,每天在朝廷,刺史以下的官员,春、夏、秋三季朝会聚集,朕何尝不是竭尽心力,殷勤告诫。从道义上说是君臣,从情感上又兼及父子。希望借助百官的智慧和力量,让天下人都欢心,想要让天下的百姓,永远得到安乐,没想到我患病卧床,病情逐渐加重。这是人生的正常情况,不值得多说!只是四海的百姓,衣食还不丰足,教化和政治刑罚,还没有尽善尽美,说到这些,只能留下遗憾。朕今年已经超过六十岁,不能再说短命,只是筋力和精神,一下子都耗尽了。做这些事情,本来不是为了自身,只是想要安定抚养百姓,所以才导致这样。人生养子孙,谁不疼爱顾念,既然身为天下之主,就必须割舍私情。杨勇和杨秀等人,都心怀悖逆邪恶之心,既然知道他们没有臣子的心意,所以才废黜他们。古人说:“了解臣子没有比得上君主的,了解儿子没有比得上父亲的。”如果让杨勇、杨秀得志,共同治理国家,必定会对公卿大臣肆意侮辱,对百姓施加残酷的毒害。现在邪恶的子孙已经被百姓废黜摒弃,好的子孙足以承担大业。这虽然是朕的家事,但从道理上不能隐瞒,之前面对文武侍卫,已经详细论述过了。皇太子杨广,位居太子之位,仁爱孝顺闻名,凭借他的品行和才能,能够完成朕的志向。只要让朝廷内外的官员,同心协力,以此共同治理天下,朕即使闭上眼睛,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国家事务重大,不能受常规礼仪的限制。安葬之后就除去丧服,这是自古以来就实行的,现在应该遵循,不需要更改。丧礼所需的物品,只需足够办理丧事就行。务必追求节俭,不能劳烦百姓。各州总管、刺史以下的官员,应该各自履行职责,不需要前来奔丧。自古以来的圣明君主,根据不同的人制定法律,前代和后代的帝王,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律令格式,如果有不便于行事的地方,应该依照之前的敕令进行修改,务必符合施政的关键。唉,要谨慎对待啊!不要辜负朕的命令!
乙卯日,发布皇帝去世的消息。河间的四株杨柳无缘无故变黄落叶,不久后又重新长出了花叶。
八月丁卯日,皇帝的灵柩从仁寿宫运到京城。丙子日,在大兴前殿停放灵柩。
冬十月己卯日,皇帝与皇后合葬在太陵,同一座坟墓但不同墓穴。
隋文帝(541年- 604年)品性严谨持重,有威严的仪容,外表质朴木讷而内心聪明敏捷,有雄才大略。当初,他刚掌握政权的时候,人心并不归附,诸子年幼弱小,朝廷内部有六王谋反的图谋,外部引发了三方的叛乱。掌握强兵、占据重镇的,都是北周的旧臣。隋文帝推心置腹,让他们各自施展才能,不过一个月,就平定了三边,不到十年,就统一了四海。他减轻赋税,减轻刑罚,对内修订制度,对外安抚戎夷。每天清晨上朝听政,直到太阳偏西都忘记疲倦,日常起居、服饰器用,力求节俭,政令严格执行,上下都受到感化。开皇(581年- 600年)、仁寿(601年- 604年)年间,男子不穿绫罗绸缎,也没有金玉的装饰,日常服饰大多是布帛,衣带不过是用铜铁、兽骨、兽角制成而已。虽然在钱财方面比较吝啬,但到赏赐有功之人时,也毫不吝惜。皇帝出行,路上遇到上奏表的人,就停马亲自询问。有时还暗中派遣使者采听风俗民情,了解吏治的得失、民间的疾苦,没有不留意的。曾经遇到关中饥荒,派身边的人查看百姓吃的食物。有人得到豆屑掺杂着糠的食物上奏,隋文帝流着泪拿给群臣看,深深自责,为此撤去膳食,将近一年不饮酒吃肉。等到东去祭拜泰山时,关中前往洛阳就食的百姓,在路上接连不断。隋文帝命令巡逻的士兵,不得随意驱赶逼迫百姓。男女夹杂在仪仗侍卫之中,遇到扶老携幼的人,就牵马避让,好言安慰后离开。到了艰险的地方,看见挑担的人,就立刻命令身边的人去扶助。那些有将士战死的,必定给予优厚的赏赐,还派使者到家中慰问。他自强不息,从早到晚勤勉努力,百姓富足,国库充实。虽然未能达到最好的治理境界,但也足以称得上是近代的贤良君主。然而他天性深沉多疑,向来没有学术修养,喜欢搞些小权术,不通晓治国的大体,所以忠臣义士,没有人能尽心尽力、畅所欲言。那些开国元勋和有功的将领,被诛杀、定罪、贬退的,很少有留存下来的。又不喜欢诗书,废除学校,只听信妇人的话,废黜诸子。到了晚年,执法尤其严厉,喜怒无常,杀人过多。曾经命令身边的人送西域朝贡的使者出玉门关,那个人所经过的地方,有人收受地方官员的小物件,如赠送的鹦鹉、麂皮、马鞭之类,隋文帝听说后大怒。又到武库视察,看见里面荒芜杂乱没有治理,于是抓捕武库令以及那些接受馈赠的人,带到开远门外,亲自监斩,死者有数十人。还常常暗中派人贿赂令史、府史,有接受贿赂的必死,没有任何宽免。议论的人因此对他有所非议。
史臣说:高祖就像潜藏在田野的龙,有奇异的外表,能潜藏才能,所以了解他的人很少。起初凭借外戚的尊贵身份,接受托孤的重任,让他执政的提议,没有被当时的人认可,因此北周的旧臣,都心怀愤懑惋惜。不久,王谦凭借三蜀的险阻谋反,不过一个月就被平定,尉迥发动整个北齐之地的兵力叛乱,一战就被消灭,这不仅是人的谋略,或许也是上天的帮助。凭借这个时机和运势,于是取代了北周。当时蛮夷侵扰华夏,荆州、扬州尚未统一,隋文帝勤勉政务,直到太阳偏西,经营四方。战船南下,金陵就失去了险要,骑兵北进,单于就来归降,《职方》所记载的地域,都并入隋朝版图,《禹贡》所规划的地方,都接受隋朝的统治。即使是晋武帝平定东吴,汉宣帝使灭亡的国家复兴、巩固存在的国家,与隋文帝比功绩,也比不上。文德武功都已施行,国家和谐融洽,边远之地都来归附,边境没有警报。于是他亲自倡导节俭,平定徭役赋税,仓库充实,法令施行,君子都乐于生活,小人各自安于本业,强者不欺凌弱者,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朝野欢乐。二十年间,天下太平,疆域之内安定祥和。与前代帝王相比,足以和他们的盛大功业相媲美。但他向来没有学术,不能充分了解下属,没有宽厚仁义的度量,有刻薄的资质,到了晚年,这种风气更加严重。又很喜好符瑞,不明大道,分封藩王,权势与京城相当,都如同帝制,让人无所适从。听信妇人的话,被邪臣的说法迷惑,溺爱宠子,废黜嫡子,托付继承人失当。毁灭父子之道,开启兄弟之间的嫌隙,纵容他们相互争斗,残害皇室宗亲。他的坟墓土还未干,子孙就接连被屠戮,墓地的松树槚树才种上,天下就已经不再是隋朝所有。可惜啊!探寻隋朝衰败的根源,考察它乱亡的征兆,从高祖开始,在炀帝时酿成大祸,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隋朝迅速灭亡,也并非不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