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切民间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为否定中国古代正统的、贵族的旧文学,徐嘉瑞以期对“平民文学”的提倡建立新文学。由于“平民”生活于民间,徐嘉瑞和同时期的许多学者都看到“平民文学”在内涵上与民间文学有相通之处,他在文学史的表述中,也将“平民文学”与“民间文学”“民众文学”等相近语言等同起来,如他说“我们所崇拜的文学,固然是民间文学,而尤其崇拜的是文人文学中的倾向于平民(平民化)的文学”[1],在这句话中,可见“平民文学”和“民间文学”是被当作同义词在交叉使用。

关切民间是徐嘉瑞“平民文学”思想的核心,他在整个学术活动始终都重视民间文学的价值。徐嘉瑞在文学史研究中看到民间文学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保留了不同于儒家思想的自然自由的情感体验,在民间文学中发现了与他的“平民文学”思想相通的民间精神,这些都是在正统文学中无法体现的,由是徐嘉瑞出于建立新文学之目的提倡的“平民文学”思想,关注和重视民间文学,将民间文学纳入自己的“平民文学”研究视野中应为理所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