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录》(14篇)
《天台传》,渔村作,车王府本,第185页
取材于南朝刘义庆小说《幽明录》“刘辰阮肇”。后世虽有相同题材的杂剧、传奇,但看子弟书的语言情节,还是从最初的《幽明录》版本来的。另外,开头诗篇有“客居旅馆甚萧条,采取奇书手自抄”之句,更可证明是从小说中改编的。写刘辰、阮肇二人入山采药,结识仙女,半年后回家发现早已过了几百年,家乡只有自己的第七代玄孙。子弟书的内容同原文一致,语言轻松流畅。
《桃洞仙缘》,文西园作,珍本,第125页
傅惜华藏清抄本。取材于《幽明录》“刘辰阮肇”,内容同原文一致。写刘辰、阮、肇二人入山采药,结识仙女,半年后回家发现早已过了几百年,家乡只有自己的第七代玄孙。语言清丽,写春日山中景致自然化用《西厢记》“落红满地胭脂冷”,入句不露痕迹。可见文西园的文学素养要高于渔村。
《天台奇遇》,全本,第782页
取材于南朝刘义庆小说《幽明录》“刘辰阮肇”。讲刘辰、阮肇二人入山采药,迷路后遇到两位仙女。这段故事在《天台传》中只用了半回笔墨,在《桃洞仙缘》中也只用了一回文字,而本篇足足敷衍成三回。作者文学水平很高,描摹风景人情的语言优美细腻,化用历代诗词曲文的名句不动声色。
《二仙采药》,全本,第791页
取材于南朝刘义庆小说《幽明录》“刘辰阮肇”。接续《天台奇遇》而来,讲刘辰、阮肇和仙女共享鱼水之欢,过了一段时间,刘阮二人思念家乡父母妻子,提出回乡。二位仙女流泪送别。二人回家后发现已过去一千年,见到的是自己的第七代孙辈。本篇子弟书的语言风格同《天台奇遇》完全一致,很可能是同一篇子弟书的上下两段。
《桃李园》,车王府本,第183页
取材于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太白文集》卷二十七)。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原文本是抒情,子弟书则以此文为基础,写成一篇在叙事中抒情的文字,记录李白宴请李家子弟的过程。在记录中处处添加写景文字,自然妥帖不露痕迹,可谓生花妙笔。原文中的洒脱情怀和哲学思考都从李白的所思所言中吐露出来。子弟书将原文扩充了好几倍,但保留了原文风格,改编相当成功。
《琵琶记》,车王府本,第858页
取材于白居易长诗《琵琶行》。内容和原文一致,写不得志的文人和容颜已逝的琵琶女在江上会面,各谈心事,欣赏琵琶。语言在原诗的风格基础上再加扩充,越发显得如泣如诉,写景抒情淋漓尽致。《琵琶行》的语言本身就是极为形象优美的诗语,子弟书在挑战原诗的时候,竟然能做到语言与之匹配,艺术水平丝毫不低于原诗,实在难能可贵。
《雪江独钓》,煦园氏作,珍本,第483页
民族图书馆藏刘复“旧抄北平俗曲”本。子弟书作者显然是受唐柳宗元的《江雪》启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子弟书通篇都是这种意境。柳宗元的诗还有苍凉清寒的一面,而本篇子弟书则只写渔翁的淡泊名利、逍遥自在。渔家无忧无虑的生活,四季美丽的风景,都写得极为传神,虽借用柳宗元的意境,但是比他快乐开朗得多。
《黔之驴》,鹤侣氏作,车王府本,第237页
取材于唐柳宗元《黔之驴》。
基本故事和评论都同原文一致,但是加上了药贩子卖药一出,既交代了驴为何来到贵州,也为文章增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老虎的心思写得固然很生动有趣,但是本文更出彩的是前文药贩子卖假药的说辞和嘴脸。子弟书不愧是市民文学,写小市民总是写得极为生动传神。
《红拂女私奔》,松窗作,车王府本,第1111页
取材于唐传奇《虬髯客传》,明清时虽有传奇《红拂记》,除讲述红拂事外,还有乐昌公主的情节。看子弟书的情节结构、细节安排,当出自《虬髯客传》。
故事同原文一致,写杨素的姬妾红拂爱上李靖,同他私奔,途中与虬髯客结拜为兄妹。虬髯客本有一统天下之志,见到李世民后自感不及黯然离开。这篇子弟书的改编相当成功。红拂胆略过人的性格特点在心理和对话描写上处理得更加丰满,比如和李靖纵论天下大事,眼光韬略俨然一个谋士;虬髯客拿出人头,红拂谈笑中从人头里挖出眼珠吃下去,这样的做派简直比虬髯客还要豪爽。结合红拂的性格,这样的言行虽然惊人,但也合情合理。人物形象在合理范围内塑造得血肉丰满,不由人不敬佩松窗的文字。
《负心恨》,金永恩作,珍本,第170页
金氏家藏本。取材于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
写李益同沦落为娼妓的霍王之女小玉相爱,许诺迎娶小玉,然而回家之后就另娶他人。小玉抑郁成疾,费尽资财打探消息。黄衫客将李益带回小玉家,小玉见到李益痛责之后就去世了。李益从此之后家庭生活中出现许多怪事,嫉妒成性。子弟书的故事同原文基本一致,语言也并无太大出色之处,只不过是古文改白话文,散文改韵文而已。
《佛旨度魔》,正修道人作,珍本,第493页
取材于唐代实叉难陀译《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
写阿难尊者打坐时,饿鬼前来忏悔,请求超度。阿难告诉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大展神通,拯救地狱饿鬼。很可能用于放焰口的时候说唱。清代有习俗,丧葬仪式上或者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都要请和尚念经,超度孤魂野鬼升天。本文就是这种场合说唱的段子。
《面然示警》,车王府本,第165页
取材于唐代实叉难陀译《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
写阿难尊者打坐时,饿鬼前来忏悔,请求超度。看语言很可能是《佛旨度魔》的压缩本。出自放焰口时讲唱的佛经。
《秋声赋》,全本,第1828页
取材于北宋欧阳修的《秋声赋》。其语言和内容同原文比较接近。看得出子弟书作者竭力想要用韵文的形式表现《秋声赋》中的沧桑感和诗意。本篇子弟书的写作也算成功,但其思想和文采终究不及原文深远萧瑟。
《赤壁赋》,车王府本,第179页
取材于苏轼《后赤壁赋》。原文风格风清骨峻,子弟书在此基础上把原文改成韵文,依然保留着原文超逸寒寂的风格。子弟书作者可谓笔法多端。写世俗生活可以极俗极生动,写文人雅集又可以极幽寂极清远。运用语言的水平,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原文写寒夜游览山川还只是点染几笔,而子弟书则能将那一点而过的过程补叙铺陈出来,又完全不失原文风貌,真令人怀疑是苏子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