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纪事:内河、界河、掐头去尾的大河
- 卜键
- 2383字
- 2025-04-24 17:26:15
六 爱新觉罗的故乡
讨论这个话题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故乡也就是出生地,携带着无数的儿时记忆,满满的温情。而那些个开国皇帝就不同了,其诞生往往被描绘得神乎其神,先祖也要被追溯到数代以上。如刘邦,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先说他为“沛丰邑中阳里人”,接下来笔锋一转,写其母在湖畔歇息时睡着了,梦中与蛟龙交合,并说为乃父亲眼所见,后来就生下了刘邦。《汉书·高帝纪》中几乎照抄:“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38]交龙也就是蛟龙,可班固却像是有点儿故意,将原来的“蛟”字改为“交”,以增加场景的动感。这样一来,若从其生父的龙族论列,汉高祖的故乡可就成大问题了。
至于那些个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开创帝业者,由于其生活具有更多的流动性,同时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也很难理清头绪。哪里是努尔哈赤的故乡?清朝的国姓“爱新觉罗”是怎样一种来路?想说清楚也颇不容易。还是先看看清廷的权威记述,《清太祖实录》卷首有一篇《满洲源流》,写道:
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着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告二姊曰:“吾觉腹重,不能同升,奈何?”二姊曰:“吾等曾服丹药,谅无死理,此乃天意,俟尔身轻上升未晚。”遂别去。佛古伦后生一男,生而能言,倏尔长成。母告子曰:“天生汝,实令汝为夷国主,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一一详说,乃与一舟:“顺水去,即其地也。”言讫,忽不见。
又是一个开国神话,与商朝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很相像。以至于令人怀疑是将《史记·殷本纪》的三人行浴,简狄吞玄鸟之卵,生下商祖契之说,演绎成一个新版本。而陈捷先则举满文旧档,证明建州女真的虎尔哈部(为满语hūrha的汉语音译,又译作胡尔哈、瑚尔哈、呼尔哈、库尔喀等)也有类似的传说[39],且有可能是皇太极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才在派兵招抚时让人传话:“尔之先世,本皆我一国之人。”《满洲源流》中的布儿湖里,多指为今天的镜泊湖,而仙女之子转瞬长大,乘舟而下,被人拥戴为主——
彼时长白山东南鳌莫惠(地名)鳌朵里(城名)内,有三姓夷酋争长,终日互相杀伤。适一人来取水,见其子举止奇异,相貌非常,回至争斗之处,告众曰:“汝等无争,我于取水处遇一奇男子,非凡人也。想天不虚生此人,盍往观之?”本酋长闻言罢战,同众往观,及见,果非常人,异而诘之,答曰:“我乃天女佛古伦所生,姓爱新(华言金也)觉罗姓也,名布库里英雄,天降我定汝等之乱。”因将母所嘱之言详告之。众皆惊异曰:“此人不可使之徒行。”遂相插手为舆,拥捧而回。三酋长息争,共奉布库里英雄为主,以百里女妻之,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南朝误名建州)[40]
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歧义也不少。鳌朵里,被指为松花江下游的依兰,加上文中的“三姓夷酋”云云,似属无疑。而从镜泊湖入牡丹江,顺流而下至与松花江合流处,的确就是斡朵里故城所在的依兰。可此地在长白山东北,文中说的分明是“长白山东南”,又为何?从叙事的角度理解,也应是乘舟至山下人烟辐辏处,没有漂漂荡荡经过约千里水程的道理。至于鳌朵里城所在的鳌莫惠,朝鲜志书中认为是靠近其边界的斡木河,也值得注意。接下来便进入爱新觉罗的家族史,曰:
历数世后,其子孙暴虐,部属遂叛。于六月间将鳌朵里攻破,尽杀其阖族子孙,内有一幼儿名范嗏,脱身走至旷野,后兵追之,会有一神鹊栖儿头上,追兵谓人首无鹊栖之理,疑为枯木桩,遂回。于是范嗏得出,遂隐其身以终焉(满洲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祖故不加害)。其孙都督孟特木,生有智略,将杀祖仇人之子孙四十余,计诱于苏苏河虎栏哈达山名下黑秃阿喇(黑秃,华言横也;阿喇,岗也),距鳌朵里两千五百余里,杀其半以雪仇,执其半以索眷族,既得,遂释之。于是孟特木居于黑秃阿喇。
孟特木,即努尔哈赤尊为六世祖的猛哥帖木儿,后来的大清肇祖原皇帝。这是一段被神化了的家族痛史。元朝末年混乱之际,斡朵里万户挥厚率部众辗转南迁,落居于图们江南岸的阿木河地区,死后由儿子猛哥帖木儿接替。据董万仑考证,此人约在洪武三年(1370)出生于奚关城[41],永乐十年(1412),猛哥帖木儿任建州左卫指挥,宣德元年(1426)正月升都督佥事,八年二月升右都督。这些个职务前往往加上“土官”二字,不发俸禄,但享有朝廷颁发的“敕书”,有朝贡与边贸的权利,也会得到各项赏赐。当年十月,猛哥帖木儿被仇家袭杀,只有异母弟凡察与儿子童仓幸免,成为家族的一次浩劫。此类仇杀在女真各部时常发生,而他的死应有更复杂的政治背景,牵扯到明朝与属国朝鲜的关系,以及瓯脱之地各方势力的绞杀。有人提出范嗏即孟特木之弟凡察,讽刺其颠倒错乱,倒不一定,但黑秃阿喇即赫图阿拉,则无疑义。大清建国后称赫图阿拉为兴京,如果说依兰为建州女真的祖居地,赫图阿拉才是努尔哈赤父祖数代定居的故乡。
猛哥帖木儿到底是属于女真还是蒙古?他与被称作“常胡”(即普通女真之家)的努尔哈赤究竟有无关联?清史界提出不少质疑。但努尔哈赤家族属于原斡朵里部,祖上曾生活在五国城一带,后随本部播迁至斡木河,较为可信。这个家族的姓氏扑朔迷离,也是其奋斗史的一部分。当时佟(童)为辽东著姓[42],便冒用佟姓,《明实录》和《朝鲜实录》都有相关记载,称其祖为佟教场、父为佟他失,努尔哈赤也曾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主佟奴儿哈赤”。由此再加生发演绎,也有人说爱新觉罗是徽、钦二帝的后裔,此类传说自然无法考定,出现得较晚,也从未见清廷认可。至于爱新觉罗,觉罗为姓氏,爱新词义为“金”,则不仅与依兰的斡朵里故城,也与“大金”挽结在一起。从努尔哈赤以“金”为国号,到乾隆帝说“金源即满洲也”,可知清廷自视为金朝支裔,是以其寻根行动,宁愿找一个职位不高的猛哥帖木儿,也绝不会与北宋的亡国之君挽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