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纪事:内河、界河、掐头去尾的大河
- 卜键
- 1720字
- 2025-04-24 17:26:15
七 招抚与掳掠
每个王朝都有一段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少数民族的入主中原尤为不易,以本书所写的清朝为例:努尔哈赤以十三甲起事,甲即铠甲,也可以指士兵,极言其实力之弱,而他身先士卒,裹创血战,终于在群雄中率部崛起。轮到明朝重视这个狠角色了,派人来招抚,恭称他为都督,努尔哈赤对来使说:我认得你,你不就是辽阳的混混萧子玉吗?我不是不能杀你,只是不愿让大明国蒙羞。回去告诉你的巡抚,不要再搞欺诈那一套。[43]像这样的生动场景,应更有益于认知明清易代。
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每一个开创帝业之君,起事初期都会遭遇很多危难,都是九死一生,必须团结依靠同乡同族等亲近者,也常会遭遇来自至亲或挚友的背叛。所有这些,努尔哈赤莫不一一亲历,而他最大的短板还在于人少,父祖留下来仅有十三甲,周边强邻环伺,内部阴谋丛生,必须迅速壮大力量。开始时努尔哈赤没有自己的年号,兹以公元系年,简述其同族兼并之路:
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以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为名,毅然进攻“建州主”尼堪外兰的图伦城,连下图伦、萨尔浒二城。
1584年年初,为追讨杀害妹夫兼侍卫噶哈善的凶手,他与董鄂部爆发激烈冲突,率部进击,终于击败和吞并该部。
1585年春,努尔哈赤两次率部攻打哲陈部的界凡城,对方联合五个城主抵御,“以四人而败八百之众”,两年后攻灭哲陈。
1586年夏,他率兵突袭尼堪外兰藏身的鄂勒珲城,追至明朝边墙,捕杀此人,既得到了明军的默认,也使建州女真各部纷纷表示归附。而努尔哈赤并不满足于名义上的服从,再数年将完颜部、鸭绿江部次第拿下,建州女真已接近于统一。
接下来的主要对手,是号称“扈伦四部”的海西女真,实力可是要强大得多。叶赫等耳闻目睹了努尔哈赤的振起,感到一种逼人的威胁,于1593年夏整合四部兵马进攻建州之地,不敌而退;在秋天,又联络蒙古科尔沁以及锡伯、卦尔察等组成九部联军,共三万人,分路杀向建州。此一役,努尔哈赤从容布置,大获全胜,初步奠定了在女真各部的领袖地位。而他并不以胜骄狂,一方面与扈伦四部歃血为盟,声称“永敦和好”,一方面对科尔沁部频频示好,送还被俘的蒙古人等,同时也增加招抚力度。同属建州女真的讷殷部、珠舍里部参加了叶赫的联军,数月后即被攻灭或降服。
为扩充实力,努尔哈赤也将目光投向祖居之地依兰,甚至远至黑龙江的左岸,不断派出人马前往招抚,以同源同种相劝说,以物质条件相诱引,好的不听就来硬的,招降不成就抄掠,将抓到的男女老幼押送而归。此类行动主要发生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据《清实录》记载:
天命元年(1616)七月,派侍卫达尔汉率军水陆进兵,征讨萨哈连与虎尔哈部,“取河北岸莫克春大臣镇十六寨,取河南岸博济里大臣镇守之十一寨,取黑龙江南岸萨哈连部九寨……知自寨逃出之人进入河中大岛之柳林,火攻二次,尽取之”,“继之又招服使犬、诺洛、锡拉欣三部,收其大臣四十人而还”。
天命二年正月,遣兵四百,“造大刀船,驶渡海湾,将依凭海岛不服之国人,尽取之”。
天命四年六月,收取虎尔哈部遗民一千户,男丁两千,家口六千;八月,努尔哈赤亲自率兵攻灭叶赫,收海西女真一万户。
继位的皇太极也是如此。天聪三年(1629)七月,命孟哈图往征东海瓦尔喀,俘获“男子千二百十九名,妇女千二百八十四口,幼丁六百三名,人参皮张甚多”[44]。
天聪六年十二月,派吴巴海出征兀札喇,“俘人口五百六十五”[45]。
天聪八年九月,吴巴海等奏报“俘获胡尔哈部男丁五百六十六,妇女幼稚九百二十四口”;十二月,遣霸奇兰再征胡尔哈,“收服编户壮丁二千四百八十有三,人口共七千三百有二”。[46]对于这个“胡尔哈”,何秋涛《朔方备乘》称“与东海之呼尔哈部族同而地域异也”,后来多归为居住于黑龙江左岸的达斡尔人。王钟翰先生指出并非如此[47],而阿南惟敬经过精细考证,认为实与东海女真的虎尔哈部为同族,又回到何秋涛的观点上。这是对的,乃知元明交替之际的依兰女真大迁徙或者说大逃亡,不可能那么步调一致,必也呈现出不同氏族和群落的不同选择:有的沿牡丹江向南,即后来的东海女真虎尔哈部;也有的沿松花江向东,再越过黑龙江到左岸,是为黑龙江虎尔哈部;可能还有一支顺着黑龙江而下,被称作久契尔人。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将他们视为同族远支,一遍遍派人招降,反复搜括,编入新满洲。清初有不少重臣,都出于虎尔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