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 冬至数九画消寒

设计教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小学 陆燕华

指导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姚瑜洁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2+35分钟(2分钟预备时间)

【活动背景】

中华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对理想、智慧与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教育,能积极推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学校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了。然而,“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学生较为陌生的传统节日。学生们对于“冬至的由来”“冬至的习俗”“九九消寒图”等很少听说过。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冬至”的由来,知道“数九”这一内涵。

2.认识“九九消寒图”,了解“九九消寒图”兴起的原因以及3种不同的图式。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冬至”的由来、意义,增强互助合作的能力。

2.绘制“九九消寒图”,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喜爱传统节日。

【活动重点】

1.了解“冬至”的由来,知道“数九”这一民俗。

2.认识“九九消寒图”,了解“九九消寒图”兴起的原因以及3种不同的图示。

【活动难点】

培养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活动准备】

课件、板贴、“九九消寒图”等。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

1.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动听的《二十四节气歌》。

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着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快割地,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师:同学们,这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你可以说出几个?

生1:我知道清明、立春、立冬……

生2:我知道芒种,前几天刚过了芒种。

生3:我知道大雪、小雪,还有冬至……

3.师: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用智慧归纳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关于冬至的那些事儿。

设计意图:以一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作为引子,让学生们一下子被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所吸引,激发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愿望,引发对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

二、说冬至由来

(一)创设情境,引出“冬冬”

出示“冬冬”图片。

1.师:咦?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是谁呀?

播放音频《冬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叫冬冬。妈妈说,我是冬至那天生的,所以给我起了“冬冬”这个名字。对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是怎么来的吗?

生:不知道。

(二)观看视频,晓冬至由来

1.师:冬至年年过,我们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冬冬,我们帮不了你呀!

播放音频《冬至的来历》。

冬冬:我们一起去问问爷爷吧。爷爷、爷爷,你知道冬至是怎么来的吗?

爷爷:你看看这个就明白了。

《冬至的由来》:冬至是怎么来的?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关于冬至的由来,大约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朝建立以后,周公要寻找全国的中心,以便修建宗庙,举办祭祀活动。他派专家拿了一根八尺长的土圭插在地上,根据影子的长短测出全国的中心。经过这批专家的测量,他们发现,在洛阳地区太阳的影子最长为一丈三尺五寸,最短为五寸。于是洛阳就成了全国的中心。他们还把影子最长的这一天定为冬至,最短的这一天定为夏至,所以冬至和夏至是最先由人们定下来的节气。从周朝到秦朝,冬至日一直被当作一年的开始,人们过冬至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而到了汉武帝以后,冬至便不再是正月,但古人还是非常重视,所以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2.师: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这个传统节日,还蕴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呢!

播放音频《冬至蕴含的中国智慧》。

哥哥:是的,老师说得没错。冬至这个节气还含有很多科学知识呢!

冬冬:真的吗?哥哥、哥哥,快告诉我吧!

哥哥: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所以说,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们的祖先,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

冬冬:哇!我们的祖先也太聪明了吧!

(三)完成学习单,悟冬至智慧

1.师:小小的节气里竟蕴含了这么大的智慧,我们赶快分小组讨论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冬至的由来吗?

出示PPT:学习单“冬至的由来”。

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我国的______之一,也是中国民间______的,时间在每年阳历的______或。

______建立以后,周公要寻找全国中心。于是他派专家用一根八尺长的______插在地上,测量太阳的影子,经过这批专家的测量,他们把洛阳定为全国的中心,并把影子最长的这天定为______。冬至这天,白天______,黑夜______。

2.师:相信大家经过讨论和思考,一定有所收获,赶快来分享一下吧!第二小组讨论结束最早,我们就请第二组来汇报《冬至的由来》。

生:我代表第二小组来交流。冬至,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22日或23日。周朝建立以后,周公要寻找全国中心。于是他派专家用一根八尺长的土圭插在地上,测量太阳的影子,经过这批专家的测量,他们把洛阳定为全国的中心,并把影子最长的这天定为“冬至”。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3.师:他们小组汇报得怎么样?请小朋友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他们汇报得很好,所有的内容都填对了。

生2:我也觉得他们汇报得很好,他们不仅填对了所有知识,汇报的同学声音也很响亮。

4.师:我和你们的看法一样,第二小组在完成学习单时速度很快,组员之间配合得很默契,而且他们的小组代表发言声音很响亮!我们为他们点赞!

设计意图:引出卡通人物“冬冬”,播放媒体故事,通过“冬冬”与哥哥和爷爷的对话,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单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使学生们了解到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可以通过观测来制定“冬至”这一节气,感悟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探冬至习俗

(一)歌谣里的冬至

1.师:冬至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你们家是怎么过冬至的呢?

生1:我们家冬至要祭祖。

生2:我们家冬至吃汤圆。

生3:我们家冬至吃团圆饭。

生4:我知道冬至这天要吃饺子,防止冻耳朵!

2.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呀!我们的祖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除了祭祖、吃汤圆、吃饺子、吃团圆饭,冬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什么传统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音频《哥哥唱〈数九歌〉》。

哥哥:一九二九……

冬冬:哥哥,你在干吗呀?

哥哥:我在唱《数九歌》呢!从冬至这天起,古时候的人就要开始数九啦!

冬冬:什么叫数九?

3.师:我们都知道《数九歌》的内容,但是数九这个传统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数九歌由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在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九九歌》。冬至,我国民间叫作交九。那么数九到底从哪天开始数起呢?冬至数九,冬至开始一九、二九、三九、四九这样子数过来。那东北它也数九啊,它数九之后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一定要加了一个九,更加了个时间,其实它还没有到那个时候,但它一定要过。它会有一个,不管东边儿、西边儿、很远的地方,它会有一个调整。这个调整是根据自己的物候啊,温度啊,还有物产的情况,而调整。但是,他们会强调说,这一天我们同样过。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冬,意思就是从冬至开始,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期正在悄然到来。而冬至就是一九的开始。冬至过后一个月左右,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气温的最低点,此时恰逢三九。故民间有“冷在三九”一说。古时候的人们是神奇的,他们大概能知道什么时候有冰冻;什么时候要下雨;又是什么时候柳枝抽芽。在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自己的观察里,能把气候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他们知道“头九暖,九九寒”“雨雪连绵四九天”。好像冬天没来,就能知道这一年最冷的三个月大概会发生什么。

4.师:《数九歌》原来是记录冬天自然界变化的歌曲呀!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数九歌》吧!

播放视频《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5.师:这么有趣的数九歌,相信大家一定牢牢记住了。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连连看”,考考你的记忆哦!

出示PPT:游戏“连连看”。

(二)笔尖上的冬至——识图

1.师:游戏做完了,小朋友们也把《数九歌》的内容记住了,真棒!这首短小的《数九歌》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小朋友们,你能发现这幅图的秘密吗?

出示PPT:《九九消寒梅花图》。

生:这幅图画了梅花,是冬天特有的花……

2.师:仔细看看花朵的数量和它的花瓣。

生:我发现,这幅图上有9朵梅花,而且每朵梅花都有9片花瓣!

3.师:你的小眼睛真亮,这个秘密被你发现了。这幅图就叫“九九消寒图”!

(三)笔尖上的冬至——探图

播放音频《冬冬的疑问》:老师,老师,这图为什么叫“九九消寒图”呢?

1.师:小朋友,你们的桌上有一个资料包,让我们一起去发现“九九消寒图”的秘密,然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下发资料包: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它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预卜来年丰歉,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作“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对天寒地冻产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其妙的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等的方法消遣,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兴起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需要之举。古代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没有为农业生产的专业气象服务,因之人们通过记载冬九九当中阴、晴、雨、雪以及各种天象的变化,用来应验谚语,预卜来年丰歉。

二是寓教于乐之举。可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

三是娱乐消遣之举。画九、写九实为高雅的文字游戏,在文化娱乐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古代,和灯谜、酒令、对联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画九、写九,便自然而然成为文人墨客、富足之家的一种雅兴娱乐消遣之举。

四是熬寒无奈之举。在日历远未普及的年代,千里冰封、寒风凛冽的冬天也是穷苦百姓最难熬的日子,画九、写九也透露了冬闲中广大百姓熬冬盼春的几分无奈。

图式种类

文字式

图画式

圆圈式

第一组:交流重点——什么是“九九消寒图”

1.生:“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开始算九,它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一共有81个单位。

2.师:回答正确,声音响亮,为你们鼓掌。

第三组:交流重点——“九九消寒图”兴起的原因

生1:九九消寒图兴起的第一个原因:农业生产需要。

生2: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寓教于乐。

生3:第三个原因是文人墨客用来娱乐消遣的。

生4:最后一个原因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来熬寒用的,因为北方的冬天特别漫长。

师:第三小组合作默契,回答非常棒!

第五组:交流重点是——“九九消寒图”的图示种类

1.生:我代表我们组进行汇报。九九消寒图的图示种类有3种:文字式、图画式和圆圈式。

2.师:回答准确!恭喜小朋友们完成了探索,我们一起揭开了“九九消寒图”的秘密。

(四)笔尖上的冬至——赏图

播放音频《冬冬认为不需要消寒图》:老师,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已经那么发达了,而且冬天也不那么难熬,就不需要画这“九九消寒图”了吧……

1.师:小朋友们,你们同意冬冬的看法吗?

生1:“九九消寒图”虽然在现在没什么用处了,但是它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可以丢弃我们的优秀传统。

生2:“九九消寒图”虽然没什么大用处了,但是还是可以让我们来记录冬天的天气变化,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2.师:是呀,“九九消寒图”是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传承它。看!这就是世界有名的《六子争头消寒图》。

出示:《六子争头消寒图》。

(五)笔尖上的冬至——绘图

1.师:“九九消寒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完成一幅图画用81天,这需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心。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用81天完成一幅精美的“九九消寒图”?

生:想。

2.师:“九九消寒图”有三种类型,每人完成其中一种即可,可以先设计填充的形式和内容,在冬至到来那一天,就可以正式绘制“九九消寒图”了。

出示PPT:方法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但要遵循九九八十一原则。

(生设计“九九消寒图”)

(六)笔尖上的冬至——展图

1.师:经过大家巧妙的设计,一定有了属于自己的“九九消寒图”,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吧!

生1:我设计的是冰糖葫芦式样的九九消寒图。冬天,让我想起了好吃的冰糖葫芦,我就画了9串冰糖葫芦,每串冰糖葫芦上面有9个山楂。

生2:我设计的图案是小棉袄,9件小棉袄上面都有9颗扣子,符合九九八十一的原则。

生3:我画了柳树,柳树上有9根柳枝,每根柳枝上有9片新芽,等新芽颜色被涂满了,就说明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来啦!

2.师:你们的设计都太棒了,既符合了九九八十一的原则,又贴合了冬至熬寒这个主题。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小小设计师,为“九九消寒图”这一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识图、探图、赏图、绘图”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了解九九消寒图的意义和绘画规则,对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绘图”环节,让学生动手设计一张自己的“九九消寒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

四、总结

1.师: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冬至的知识,冬冬有话要说呢!

播放音频《冬冬的期待》:冬至节真的太有意思了,好希望冬至快点儿到来呀!

2.师:冬至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民俗和文化。“九九消寒图”更是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就让我们相约在今年的冬至节一起——冬至数九画消寒。

【板书设计】

【点评】

“消寒图”里探冬至

这节课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为主题,挖掘了古代民间绘制的“九九消寒图”,引导学生熟悉、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选材角度独特,切入点小。

1.解密赏图明“消寒”

“九九消寒图”是人们为适应寒冷天气所做的总结。对现代学生来说,因为空调的普及,大家感受并不深。陆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识图、探图、赏图”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九九消寒图”的具体功用。在揭开“九九消寒图”的秘密后,学生自然能体会到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不可丢弃的优秀传统文化。

2.绘画设计悟“消寒”

“九九消寒图”的绘制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通过绘画设计的形式制作“九九消寒图”,能考验学生的能力和耐心。当学生对“九九消寒图”的三种图示——文字式、图画式和圆圈式有所了解后,已经基本上明白了该图的含义了。

3.展图评析传“消寒”

当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九九消寒图”进行展示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陆老师也给了学生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真正感悟到了冬至节气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教研员 姚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