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口、资源与环境

1.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造成人口过剩,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饥饿、贫困和失业等现象。他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使人口不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20世纪50年代后,一些经济学家将马尔萨斯的这一观点称为“人口陷阱理论” ( 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2.人口—贫困循环

早期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人口增长过快将产生消极的经济后果,从而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其基本假设是:人口增长会恶化和激化与欠发达条件相关的经济、社会和心理问题,降低家庭和国家的储蓄率,延缓当代人改善生活状况的进程。

3.人口过渡理论

该理论根据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描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在前现代社会,出生率和死亡率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随着现代经济增长,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此时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出生率大致保持不变,造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在第二阶段,死亡率停止下降,但出生率仍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较高水平;在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以比死亡率快得多的速度下降,致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前现代类型人口缓慢增长,经历三个阶段以后,转变为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类型的人口缓慢增长。

4.资源依赖型经济

资源依赖型经济是依靠当地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形态。

5.荷兰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引致出口急剧增加,不断取得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呈现一片繁荣。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生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初级产品出口剧增引起外汇储备充盈进而导致通货膨胀,阻碍了经济发展,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兰病” ( Dutch Disease) 。

6.资源诅咒

对一些国家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美国经济学家奥蒂 ( Richard Auty) 将这种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 Resource Curse) 。随后,一批经济学家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内在传导机制。

7.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借用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表达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倒U型关系,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低收入阶段,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质量恶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人均收入增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