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人物传记讲读
- 刘国民
- 783字
- 2025-03-28 20:35:46
第一章 “风追司马”
——司马迁的学思历程
“风追司马”,风中追寻,虚无缥缈。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他的人生遭遇,他的气质个性,他的思想情感等,皆在历史的尘烟中缥缈难寻。唐人崔颢诗云:“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题沈隐侯八咏楼》)这不能不使我们生发怀古之幽情。唐人王维《孟城坳》曰:“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人生如寄,来去匆匆。昔人之有,今日已为无;今人之有,将来亦要归无;那么今人何必悲惜昔人之所有呢?但我们总是如此,今者悲悯昔者之有无,如同来者悲悯今者之有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令后人仰慕不已,“丘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陈师道《南丰先生挽词》)。
读其书,知其人,论其世。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我们读《史记》,须知司马迁的个性和遭遇,论其所生活的时代,同情之理解司马迁的思想和情感。新儒家徐复观《王充论考》:“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常决定于四大因素。一为其本人的气质,二为其学问的传承与功夫的深浅,三为其时代的背景,四为其生平的遭遇。此四大因素对各思想家的影响力,有或多或少的不同;而四大因素之中,又互相影响,不可作孤立的单纯的断定。”1因此,我们将以《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伯夷列传》《货殖列传》等文本细读为基础,来讨论司马迁的学思历程与史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