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辩经论道,修行文斗!

皇帝并未在场。

准确的说,辰季理正高坐于太极殿,凭借帝座凝聚的龙气抵御学派大家论道的影响。

虽然辰季理自信依靠己身修为不惧论道之威,再者气运真龙亦可护住魂魄,保持清明。

但衮衮诸公与朝臣不知道这些事,他们还是考虑着开国太祖的规定能不破还是不破的好。

再者新帝在场,确实容易给帝王学派的大儒可乘之机。

若真被论辩中的经义道理影响了,说要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此后戒掉翻牌当圣贤明君,他们这些当臣子的是该支持吗?

辰季理不在意这些,反正以他的武道天眸,讲经台上的状况可以尽收眼底。

来了不少诸派代表及其门下弟子,学说大家之间的辩经论道对于小辈而言是莫大机缘。

当然,前提是能护手本心,从这场场道争中领悟出自己的东西,否则就是有害。

辰季理也想看看这些老学究能讲出什么道理,是否对自己的武道修行有所帮助。

慕苏盛作为擂主开始讲学,台下入席者听得很认真,常常有学子提出自己的困惑。

初期较为简单的题目,慕苏盛还会与主持人明王互动,让他来解答,也有着考校意思。

作为主持者,明王还是有功底在身的,能被各大宗派奉为贵宾,不单单其大宗师弟子身份,自身的知识底蕴亦非常博学扎实。

估计也就比那些能跟著作立说的老学究差些。

慕苏盛不愧是集百家所长,引经据典,不单单只有儒家的,还会融入诸派的经文古籍。

台下诸派代表不为所动,似乎真是来旁听慕苏盛的讲学,可大修行者都能感觉到锋芒。

一日结束,学子意犹未尽,欲来此观辩经道争的修行者却大感不解,咋还没出手呢?

门中长辈解释道:“那些宿老可不会早早就动手,他们在等对方露出破绽,松懈那刻!”

之后两日,诸派各宗著作立说的老学究还是没有出手,不过门下弟子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刁钻,但仍是被慕苏盛轻易化解。

奈何苦了明王殿下,解答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明王只感觉身心疲惫,暗骂这些老家伙真是阴险,让弟子代问,有些题真是超纲了。

譬如有位年轻弟子提问,火云洞燧人皇曾提出由凡入神需要渡五灾,燃五罪,何解?

明王想了半炷香才想起来,那火云洞位于未知之地,相关记载只有寥寥百字,出自于《周生六国游记》里,是一本古代散修的游闻传记。

问题是事关未知之地,这等书籍哪是小修行者能接触到。

显然,是这些老学究用来消耗慕苏盛心力的手段。

等到第四日,终于有老学究出手了,同为儒学大家,此人以“礼治”辩论。

礼治学说是儒家圣人提出的,是儒学派系的底层逻辑,也是终极理想状态。

以礼治辩论,看似基本功的考验,但同派之间争的还是谁对儒经的理解更加透彻。

不到半炷香,这位大儒便败了,慕苏盛终究是入过浩然云海学习的。

更是在那里观摩过儒圣畅想过的人人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得到过践行,对礼治学说的理解与感悟更加深刻。

这位大儒的气息瞬间萎靡下去,落寞地坐在位子上,本想试试这江南儒林有何过人之处,慕苏盛为何在儒家同派受人赞誉?

这次辩经论道了番,才知道差距实在太大。

“嗯?这是什么东西?咋就这么碎了?”

在武道天眸下,辰季理看到这位大儒体内原本有一颗类似金丹的物品破碎了。

而后一缕缕宛若皇朝龙气的淡黄气息从“金丹”里面飘散出来,没入慕苏盛体内。

“这难道是书中记载的文胆?”

“文胆破碎,其中的文道气息被赢家吸收,从而壮大文胆!”

“这修行界的文斗还真是凶险,武斗输了若能留命或许还可卷土重来,文斗要是输了,精气神都没了,还滋补了对家,而且道心蒙尘,出现了业障,想要破除谈何容易?”

辰季理今日算是大开眼界了,难怪顶级修行大派都会培养可以著书立说的名宿大家。

除了能为自家真经保驾护航,发展出新的修行观点。

还能在武力消灭不了对方的时候,以文斗方式,辩经论道磨灭敌人的精气神,甚至辩出对方真经的漏洞,破其文道气运。

一宗派若无文道气运护持,弟子修行便会困惑诸多,真经蒙尘,以致宗派壮大艰难。

“哦,大司马和张相公都出手了,看来是不想江南儒林继续壮大!”

两位朝廷大人物自是不会亲自下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诸派代表与名宿大家齐聚京城,定是少不了这两位的手笔。

慕苏盛毕竟是帝王学派的,该打压还是得打压。

辰季理估计这两位都想趁此机会,遏制江南儒林的发展,若破了慕苏盛的文胆最好。

辩经论道正是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位位宗派老学究以自己的学说为矛攻向慕苏盛。

明王这位主持逐渐承受不住了,能凝聚出文胆的都是六境大修行者,以文道入命神境。

虽然法会上不允许动用灵力,但这等文道大家说出的真经道理,蕴含着磅礴文气,一言一词,勾动天地规则。

上千名学子眼神迷离,仿佛看到两位文道大家一字一句都是攻伐之矛。

有些的宗派弟子难以承受,纷纷吐出血来,好在有长辈护持强行唤醒他们。

至于那上千名学子,多为慕苏盛的学生,朝廷懒得管理,废了正好,以后少了一位狂生。

太阳落山,这场法会也没有结束。

一些文道大家不弱慕苏盛多少,在没有寻到对方破绽之前,一场辩经论道可能要持续半天时间,甚至更长。

法会第七日,慕苏盛没有片刻休息,已经连败八位文道大家。

陆续吸收了多位大家的文道气息,哪怕身心俱惫,可慕苏盛战意盎然,周身隐隐浮现淡金色的文道气运。

文道气运肉眼可见,慕苏盛的文道气息达到顶峰,在场诸派代表不敢上前争锋。

这场七日法会显然胜负已定,慕苏盛单凭凝聚出这层文道气运,就已经胜了其他人太多。

没有借助宗派的文道气运,以自身实力在这一场场论道中凝聚出来,足以说明很多东西。

“阿弥陀佛——”

就在这时,一位脑后浮现一轮佛轮的清冷绝色女子登上讲经台。

来人正是漠河佛乡净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