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北关夜谈

方原配制的铅合金自然是仿古登堡的配方,按铅八,锡,锑各一的大致比例混合熔炼而成。

其中锑便是连锡。

毕昇发明了活字,可真正用它重塑世界的却是德国人古登堡。

他的铅活字印刷技术加快了欧洲文艺复兴步伐,是世界史上绕不开的巨大革新。

中国直到清末西方印刷术的反向传入,才彻底抛弃落后的雕版印刷,迈入铅与火的时代。

如今古登堡刚去世没两年,中西的技术代差更是未见端倪,方原当然不可能放过赶超的机会。

纸型复制版,不光是为了补救刊书,也是方原着手改造印刷术的第一步。

当纸型稍稍晾干,方原指挥匠人将纸与母版轻轻分离。

纸型放在炉火旁烘干,而母版的活字当然拆开,重新找字模排新的一版,直到整册书的复制版都制作完成。

而纸型烘干差不多后,在一众人的注视下,被浇筑上铅液。

得益于竹纸混合浆糊的层层压制,耐火性大大提高,而且还有表面的一层云母粉,既起到了润滑,又保护了纸型与铅液大面积接触造成黏连,进一步降低纸型焚毁的可能。

但纸毕竟是纸,多浇筑个五六次,纸型就容易碳化脆裂,可头道甚至二次三次,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铅液冷却剥离,薄铅板上的阳文,纤毫毕现。

邹员外和邹掌柜都啧啧称奇!

一旁的印刷匠人更是直呼神乎其技!

只是印刷的油性印墨方原一时半会儿无法制作,可松烟墨化开后加水胶,增加墨的稳定与粘度,也是能用在金属制版上的。

当匠人刷墨试印,纸张上的文字清晰的呈现在众人眼前,邹掌柜当时就激动的连连叫好。

“方小秀才真是神仙般人物,有此印造之术,莫说千本,就是万本也可数日而成!”

木版印刷有个缺点,就是一日之中不可连续印刷千次以上。

因为水墨的缘故,多次印制,雕版文字会因长时间接触水份而发涨走形。

可金属版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邹掌柜难掩兴奋侃侃而谈,孰不见邹员外已目露精光,嗅到巨大的商机。

“邹福,你吩咐下去,所有参与今日印制的家仆匠人,都要守口如瓶,绝不能将此等秘术泄露出去半个字!”

邹掌柜一愣,瞬间明白自家老爷的意图,立时呼吸急促起来。

这印造之法远超同行,对文会堂来讲就是一件大杀器!

而方原这个“始作俑者”,在邹员外眼中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当方原试制纸型之际,杭州又是另一幅光景。

杭州武林门外,地近京杭大运河,水陆辐辏,向来是商贾云集之地。

每日夕阳西下,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此地便进入夜场,士庶毕集,人声鼎沸,如同白昼。

自前元起,武林门外运河两岸便有北关夜市之称,是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此时过了卖鱼桥,临近河坝的一座酒楼内烛火通明。

二楼临窗的隔间内,一个头戴网巾,身着云纹锦袍的矍铄老者,饶有兴致地俯看河中渔火。

“子竣啊,这么说来,藏心斋可以刊印书册了?”

被称做子竣之人,正是孙成。

孙成坐在绣凳上,席案上尽是好酒好菜,闻言指着立在门侧神情郁郁的樊大道:

“且叫杨公知道,樊大已将文会堂雕版毁掉,连印制的一部分书稿也被焚去,除非神仙下凡,他文会堂绝无可能印出书册,交付三府书商!”

杨姓老者喉间发出荷荷笑声,从窗外收回目光,斟起一杯酒道:“那老朽提前谢过,若能借此与三府书商做成买卖,子竣当属首功!”

孙成赶紧端起酒杯回敬:“杨公客气!在下能为杨公做事,实乃三生有幸,哪敢居功?况且犬子与令贤孙乃同窗好友,我自当尽力!”

“哦~”

杨姓老者闻言笑道:“令郎也在兴贤坊社学读书?”

孙成赔笑道:“犬子新入兴贤坊社学半月有余,多亏杨小公子平日照拂,这才融入学堂之中。”

“哈哈~”杨姓老者大笑,“如此说来,你我两家今后要多加亲近才是。”

孙成喜上眉梢:“孙某求之不得。”

两人言谈正欢,樊大却不干了,瓮声瓮气打断道:“孙老爷,我已替你毁去雕版,你答应我的事还作不作数!”

孙成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你娘我也找杏林圣手瞧过,何时不作数了?”

樊大急道:“那大夫开的药方作价昂贵,你答应我会出药费,直到我娘病愈的!”

孙成心中冷笑不止,可面上却换上笑脸:“自然作的数!你且安心在客店住着,你娘的草药我会购置,托人送去!”

樊大松了口气,试探道:“果真?”

孙成脸上笑意更浓:“你帮了我这么大忙,怎会骗你?你老实呆着哪也别去,说不定文会堂已报了官,等风头过了,官府那我自会给你销案!”

樊大这才作罢,闷头离开。

孙成冲杨姓老者道:“让杨公笑话了。”

杨姓老者干笑两声不说话。

孙成又道:“这樊大我会暂且稳住,等过些时日,木已成舟,再将其丢给官府,坐实他心怀怨愤才报复书坊的罪名,就与我等无涉,到时文会堂只能吃下哑巴亏!”

杨姓老者大乐:“子竣果然大才,今后不如就替我看顾着藏心斋如何?”

孙成大喜过望:“在下必不辱使命!”

“不过...”杨姓老者话锋一转。

孙成探过身去,陪着小心道:“杨公请说。”

杨姓老者玩味道:“单凭一册《包侍制出身传》怕是不一定能栓住三府书商,毁版焚书终是小道,藏心斋想要立住跟脚,你需下点功夫。”

孙成尴尬一笑:“杨公说的在理,不过杨公放心,文会堂惯会刻些说唱词话,新书稿都是找本府选家编次,他们找得我们也找得,不然《包侍制出身传》我如何得来?今后抢先机是一辙,我自编词话又是另一辙。”

杨姓老者大感意外:“你也能编写词话?”

孙成得意一笑:“在下倒有些笔力,杨公不妨耐心等候,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杨姓老者朗声大笑:“好!好!那老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