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区适老营养服务

(一)营养宣教和科学普及

根据多数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及知识接受程度不高等特点,老年人的营养教育内容不宜专业性太强,难度不能较大,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因此,建议老年人的基本营养教育内容不要涉及普通民众难以接受的营养理论内容,而是从易于直观了解的食物入手,再进行适合于公众营养教育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教育,还有和老年人健康关系密切的慢性病教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较为实用的营养知识。

老年人营养教育内容纲要:第一,食物分类概念、各类食物营养及食用特点。让老年人了解日常生活中食用频率较高的食物的基本分类,以及各类食物的大概营养特点及如何合理利用各类食物。第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老年人膳食指南。通过学习使老年人了解日常膳食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建立起食物多样的概念和老年人日常健康膳食原则。第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学习后使老年人大概清楚每天的膳食构成,各大类食物每天的食用数量。第四,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膳食原则。老年人是各类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的慢性病高发人群,通过教育使老年人了解常见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脏病、骨质疏松等膳食原则及注意事项。第五,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向老年人普及什么是健康生活,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哪些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营养咨询及个体化营养干预

根据老年居民的人群特征、疾病状况,开展个体化营养干预是相对有效的模式,社区适老营养师需为其服务对象提供个体化的营养状况评价及膳食指导,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社区适老营养师上门看诊服务。个体化的服务依照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如肥胖、消瘦、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痛风、便秘、贫血、骨质疏松等进行。个性化的膳食指导流程:登记预约;看诊前预先准备好3~5天的个体膳食记录;由社区适老营养师对服务个体通过人体测量、膳食调查等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查看各指标,如体重指数、脂肪率等,并设定相应的目标值;对个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进行分析及评估,从而制定个人的健康膳食计划,即科学的食谱;随访,监督其膳食制度是否健康合理,营养改善进度如何,或让居民个人进行自我监察,例如吃过的食物及餐次的记录;预约复诊时间,通常为一个月。

(三)定期举办营养讲座、沙龙、健康讲堂

社区适老营养师应同社会团体及机构协调沟通(如社区委员会、照护机构、养老机构等)定期为老年居民举办健康及营养宣教活动,开展一些营养专题讲座或健康讲堂,可讲解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膳食治疗原则和食谱的制定,食物的选择及制作等家庭自制饮食方面的知识,纠正老年居民在营养认识方面的一些误区。

(四)组织到外参观学习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区适老营养的发展,社区不仅要加强营养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还需加强多种形式的学习,可根据实际情况到成功开展社区营养地区参观培训,更好地提升营养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进社区适老营养建设。